關于工程發展的問與答

歷次產業革命將人從繁瑣的日常事務和重復勞動中逐步解放出來。同時,出行速度極大地加快,生活設施不斷地智能化,工程似乎就是在讓一切都在變得越來越方便。然而我們要問:工程是否就是為了不斷追求更快的節奏和更簡單的生活?想象有一天,真的做到時空上的天涯若比鄰;有一天,一切的操作對我們來講都不是必須的,例如只要腦海中有喝水的念頭,一杯水已經出現在你的面前。我們將如何?未來,工程應當為人類、為這個世界帶來什么?

如題所述,我認為如今人類技術的發展與人類對技術應用的理解會有缺口。一項新技術的發展會引來多個問題,而技術爆炸時代的今天,舊的問題還沒有來得及解決,新的技術突破就會帶來新的問題。就像1942年的曼哈頓計劃,量子物理學的突破讓人類制造出來了原子彈,但是由于其有驚人的能量,只要稍微一不留意,這項技術就會被應用到毀滅這條道路。工程的發展也是這樣,像轉基因這樣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起步并日臻成熟的生物工程技術時至今日仍然備受爭議,其涉及到的環境、倫理問題還將會一直討論下去。試想一個千年來建設起來的道德和法律體系,在如此高速的技術發展的沖擊下,怎么可能在與技術發展速度相當的速度下將原有的框架進行調整以容納這些新技術并對技術的應用做出合理的約束和限制呢?

法國著名催眠師、自我暗示的專家愛彌爾·庫艾曾說:“我們已經認識到,意志不僅無法消滅念頭,而且還會適得其反。”題目提到如果腦海中浮現喝水的念頭就能夠在面前出現一杯水,那么的確,只要動動腦子就可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這個想法很有吸引力。但是就像前文所說,念頭是很難受自我意志消滅的,而且念頭的控制又屬于非精確而容易產生偏差的,這很容易導致錯誤的操作,因此并不適合作為一種交互方式作為推廣。而這一技術所可能帶來的隱私侵犯問題(from computer hacking to mind hacking)、倫理問題更是需要重新的審視與討論。

退一步講,就算工程技術沒有發生到上述階段,如果假定工程技術的發展是朝著是人類生活變得越來越便捷、方便這個角度去的,我又不免想到《Wall·E》這部影片。很可能最終的結果是人類不斷地退化、遠離自然,逐漸讓機器服務一切。仍然由于技術的發展速度過快,技術所可能引發的問題與隱患也會積累。當問題出現時,已經因為由技術給生活帶來太多便利的原因使得自身無法不論從身體上還是從心智上對危機做出迅速反應的人類,也許最終也只能面對禍從手起的災難而束手無策。

工程的發展不能一味追求速度,速度快往往會有騎虎難下、難于控制的弊端。況且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預測一項新技術所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并且同時考慮到這項技術對一些既成框架可能帶來的突破與重構的話,那么技術的不斷更新未必是好事。

因此,我認為,技術的發展應當與人類的認知、對自然與世界的理解速度是并行的,并且一定要在一項新技術開發后,首先進行風險測預與評估,再進行技術的大規模應用,這樣才能不至于讓技術發展的速度毫無限制的增加以至于出現影片《終結者》系列中所展現的后果。

未來的工程,給人類帶來的,應該是更加自然的技術與生活。就像德國現代建筑大師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所主張的、被許多設計大師越到后面越容易遵循的“Less is more”這一觀點一樣,我認為,工程最終的發展,是一種簡化、一種回歸。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