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透過獲奧斯卡獎電影了解精神分裂癥
一位功成名就的數學家,在孜孜不倦的專研數學之路上,卻遇到一個拿著槍到處與人交戰的甚是干練的一個人,這個人告訴數學家:其實你跟我一樣,都是來自情報局的,你被人追蹤了,我是來救你的。數學家驚慌失措的回到家告訴拉著妻子的手說:快,我們快離開這里,現在就走。妻子一臉詫異的望著他:你怎么了?數學家顯得甚是慌張。
在數學家開展的講座上,他在講座中看到有人走向他,數學家問他,你是誰,那個人告訴他:我是你的首領,讓數學家跟著他走。數學家家做出極力反抗的動作,臺下聽講座的人看見數學家這幅模樣,甚是詫異,他怎么了?
當數學家醒來時,后來數學家被綁起來了,想極力掙脫卻無濟于事。數學家不知道這是哪里,妻子告訴她:你病了。是的,此時數學家已被送到了精神病醫院進行救治。
數學家出院以后,因長期服藥,大腦受到抑制,數學方面的事業受阻,數學家在年輕時很羨慕那些配著代表著終身成就獎的筆的數學家們,可是他生病了,在運算簡單的公式時都顯得極其費力,同事來看望他就建議他不要強迫自己。數學家一面長期的接受藥物治療控制病情,一面專研著數學。偶爾出現的幻覺人物會出現在他面前與他交談。后來,在家人悉心的照料下,他在數學方面的成就也日益顯現出來,最終他獲得了那支代表終身成就獎的筆,而他的兒子也曾為了一名哈佛大學的學生,當那些出現在他幻覺中的人物偶爾會出現在他的教學院旁,他常常會站立一會會微笑的望著他們一眼,再繼續往前走去做自己的事,只是他能看見的那些幻視中的人已無法左右他的正常意識了。
二、諾貝爾數學獎與精神分裂癥患者
這是一部獲得奧斯卡金獎的電影的主要劇情。電影的名字叫做《美麗心靈》,而電影中主角的原型就是在博弈論方面獲得諾貝爾數學獎的約翰.那什。《美麗心靈.約翰那什傳》這本書就完整記載了那什從年輕時數學方面成就顯現,到后來患精神分裂癥,最后如何克服病癥在數學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經歷過程。
患有精神分裂癥的人,正如電影中剛開始的書學家一樣,他是不知道自己已經漸漸的患上了精神分裂癥,到最后逐漸出現幻視、幻聽以及被別人追蹤監視的幻覺他都以為是真實的。很多人無法去理解精神分裂癥患者表現出的異常行為,而《美麗心靈》這部電影在剛開始時就是以一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視覺拍攝的。
三、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患有精神分裂癥的人也被人叫做精神殘疾,他已無法工作融入社會,意識完全錯亂,正如《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描述的那樣,他的思維與動作是常人無法理解的,可是他的大腦已經完全混亂了,無法去分辨到底該怎樣表現出才是正常的行為。
四、在醫學精神分裂癥的治療
精神分裂癥除了青春期型,或是短暫的情感性精神疾病障礙外,大多都屬于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就像電影中的數學家一樣,停藥后當藥物的半衰期過去后以前的各種幻覺又會出現。當患病,他們只能祈求不做一個正常人中的不正常人,而只能去選擇做一個不是正常人中的正常人。也許精神分裂癥患者中,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約翰.納什,但是正如《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這本書中所說,他們要么就是像約翰.納什那樣的天才,要么就是一個整天異想天開的瘋子。
患精神疾病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先天遺傳、遭受重擊精神失常等等。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口服藥物常用的有阿立哌唑片、利培酮、溴淡平等,長期服藥抑制精神分裂癥的藥物會出現口唇和舌尖麻木,需要加入苯海索抑制麻木,每到服用3個月時,就需要去復查肝功、腎功和心電圖,因服用藥物出現異常的就需要對癥治療。而抗精神失常的藥物大多帶有安眠成分,吃后總覺得沒精神,注意力無法集中到安心去做完一件事,當精力稍微集中就想睡覺,而這也許本身就是治療疾病的作用,當精力和意識無法集中時,也就不會胡思亂想了。
五、跨越在精神病學與心理學中的一道鴻溝
精神分裂癥是跨過了心理學這一道邊緣的疾病了,精神病學與心理學之間有一道鴻溝,跨過去就是精神病學的范疇,還未跨越就是心理學類的范疇,這道鴻溝就叫泛化。泛化是指自己表現的情緒和行為是否只是針對最初發生事件的本身,如果是,那就是在心里學的范疇類,通過心理咨詢可以恢復到健康的心理中;如果表現出的情緒行為已遷延到最初事件之外的事情中了,看到其他任何事情都會出現讓人難以理解的情緒和行為,那就說明他的癥狀在泛化了,這就是精神疾病中心所關注的范疇了。
六、愿每一個人身心健康
沒有人愿意生病,沒有人愿意無法去意識到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正常。不管是心理的不健康與心理異常出現的精神疾病,都應該好好關注,因為只有身心健康,才能過好這一生。愿每一個人都能身心健康的過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