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處理嫉妒心理?
怎樣處理矛盾和沖突?
處理好人際關系的核心是什么?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答案。提示一下,這些答案可能與我們想象中的很不一樣~
怎樣處理嫉妒心理
小A最近有一個不敢跟別人說的小秘密:每當看到別人獲得成功或者獲得幸福,心里往往不是祝福,而是嫉妒。
小A覺得自己心理不夠陽光,很自責很羞愧,于是他去找咨詢師。
咨詢師告訴他,這很正常,并不是心理有問題,只是需要改變一個觀念就好啦:人生不是與他人的比賽。
無論是我們的自卑感或者是優越感,都來自與他人的比較。這本書告訴我們,雖然有人走在前面,有人走在后面帶著,但所有的人其實都只是在一個平面上。人和人之間的差異不關乎善惡或者優劣,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因此,人生不是競爭,我們不與任何人競爭,只要自己不斷的前進就可以了。每個人都會有進步的想法,但進步不來自與他人的比較,而是來自與理想的自己的比較。
看到別人獲得成功或者獲得幸福,無法真心地祝福,這是因為在于別人比較,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敗”,所以才無法給予祝福。
這樣的心態,就不知不覺把他人乃至整個世界看作敵人。
阿德勒認為:人的一切煩惱都是人際關系的煩惱。
是的,一切煩惱,都來自于人際關系。
比如自卑,覺得自己不夠好,甚至討厭自己的人,是因為太懼怕人際關系,所以才會變得討厭自己,通過自我厭棄來逃避人際關系。
比如不喜歡工作,是因為不喜歡處理工作中的人際關系,不希望被貼上“沒有能力”的標簽,所以才會變得討厭工作。
怎樣擺脫苦惱呢?
——非競爭的心態。
如果在人際關系中存在競爭,那人就不可能擺脫人際關系帶來的煩惱,也就不可能擺脫不幸。
以原生家庭為例。小明很自卑,他認為自己其貌不揚、普通至極。但他有一個很優秀的哥哥。從小,他父母就喜歡把他與哥哥進行比較,于是他陷入到了痛苦的自卑之中。
原生家庭造成的陰影,對于心理確實有影響,但是這是無法改變的嗎?
并不是。通過阿德勒的理論,之所以會自卑,是因為自己也認同了與哥哥的比較,認為自己與哥哥之間是競爭關系。但是,如果不把自己與周圍的人關系從競爭的角度去考慮的話,事情就會發生轉變了。
——哥哥不再是自己競爭對手,他是自己的伙伴。
同樣地,如果能夠體會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對世界的看法也會截然不同,就不再把世界當成危險的所在,也不必活在不必要的猜忌之中,煩惱就會大大減少。
怎樣處理矛盾和沖突
當別人罵你時,你會怎樣反應?
——當然是罵回去啊!
阿德勒告訴我們,有更好的辦法。
要掌控這個辦法,先來重新定義一下“生氣”。
生氣是什么呢?我們會不假思索地答:生氣是一種情結。
阿德勒給我們一個新的視角:從生氣的目的出發,看待生氣。
阿德勒告訴我們,如果遭人當面辱罵,第一反應不應該是生氣地罵回去,而是考慮一下那個人這么做隱藏的目的。
生氣只是為了讓別人屈服的一種工具。生氣和憤怒,其實是對方在挑起權力之爭,他想要通過獲勝來證明自己的力量。這種情況下如果發起了爭論,哪怕你贏了,對方會進入到下一個階段:復仇階段。
這個復仇并不是發生在深仇大恨的仇敵之間。舉個例子來說,比如父母與孩子。遭受過父母打罵的孩子,有些會誤入歧途、逃學,甚至出現自殘的行為。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并不是受過去原因(家庭環境)的影響,而是為了達到報復的目。因為這樣做,就可以讓父母驚嚇、擔心、后悔。
因此,為了避免報復,在受到爭權挑釁時絕不可以上當,比起對抗,更好的辦法是,對對方的行為不做任何反應。
這并不是要我們逆來順受,也不是膽小,而僅僅是指,不使用“生氣發怒”這種方法。
事實上,易怒的人并不是喜歡發怒,而是把發怒當成交流的一種方式,他不知道不使用發怒這種方式也可以交流。
對,他們發怒,是為了交流。就像咆哮的父母,他們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告訴孩子,你這樣做不對。盡管方法并不科學。
在人際關系中,我們應該避免權力之爭。無論自己多么正確,也不要以此為由去責難對方,去認定對方是錯誤的。因為在人際關系中一旦確信“我是正確的”,就已經步入了權力之爭,最后就會演變為“所以我必須獲勝”之類的勝負之爭。
如果你認為自己正確的話,無論對方是什么樣的意見都不會影響你觀點的正確性,你應該都無所謂。
處理人際關系的核心是什么
之前我們已經說到,人的一切煩惱都是人際關系的煩惱。換句話說,要想解決我們的煩惱,就必須要處理好人際關系。
為了良好的人際關系,阿德勒對人的行為和心理都提出了明確的目標。
行為方面的目標有2個:自立,與社會和諧共處。
心理方面的目標有2個:“我有能力”的意識,“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識。
人是社會型的動物,必須面對人生的課題,這可以說是人的義務。阿德勒圍繞上面所說的目標,把人際關系分成三大部分,稱為“人生的三大課題”——交友、工作、愛。
其中,最容易的課題是工作課題。
我們很多人都認為工作上面的人際關系很難處理,事實上工作上的人際關系可以說是門檻最低。因為有著工作成果這一簡單易懂的共同目標,即使與他人有些不投緣,也可以進行合作或者必須合作。而工作關系不像是家庭關系,你下班后,就可以結束掉工作關系了。
愛的課題是最難的課題,因為太難平衡了。
當我們能感覺到與這個人在一起時可以無拘無束的時候,才能感覺到愛,既沒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優越性,能夠保持一種平靜而自然的狀態,真正的愛應該是這樣的。
在真正的愛中,必須把對方當成平等的人。
這是愛這個課題的基礎,需要我們不斷自省,不斷練習。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要期待讓別人發生改變,也不要等著別人的狀態有所改變,而是由你自己勇敢的邁出第一步。
這也就是阿德勒心理學不同于其他的心理學的地方,它不是改變他人的心理學,而是追求自我改變的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