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看我的論文寫作之路 ——學習是從習慣到素養的躍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首看我的論文寫作之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學習是從習慣到素養的躍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是一名碩士僧

? ? ? ? 在平時的生活、學習與工作中做事時,不止這件事情本身的結果會影響你個人,你做事情時的具體表現甚至會反映到人的方方面面。讓我知道學習不能舍本求末,而是應該重視綜合素養的培養,全面地打造自己。學習不止是習慣的養成,更是素養的提升。而我自己現在才處于習慣養成的層次,還不敢說已經具備了素養。我講過了模仿的優勢,這里來講下我模仿的具體過程,也是我習慣養成的過程。

? ? ? ? 習慣之一——閱讀優質論文。第一次寫論文是關于“文化共享”的,那時候還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由所做的工作生發了論文觀點,不知天高地厚的我覺得自己一定能把它做好。但是現在想想自己第一篇論文真是慘不忍睹,論文的組詞造句還不如小學生的水準,我都不想再去看哪怕多一眼。知道問題所在卻不知道如何去改進,我一度很苦惱,不知何去何從。后來在張老師的建議下我進行了大量的優質論文閱讀,閱讀優質論文的習慣由此養成,這是習慣之一,是我思考的開始,而我也從中獲益匪淺。

? ? ? ? 習慣之二——揣摩詞匯、句子、段落并積累。是在我閱讀優質論文時帶給我的震撼,這個習慣就是閱讀時揣摩詞匯與用法。因為深知我自己的短板,所以我會有意地去看作者所用到的好詞、好句甚至好段落,思考如果是我會如何去表達這個意思,差距在哪里,為什么我沒有想到這么表達。思想是所指層次的東西,讀者看不到,而語言是思想的外在表現依托,如何讓它轉化為所指層面讀者可以理解的東西就是語言表達,思想與語言的雙重打造才有與眾不同的學術成果。我開始積累成語與句子,在筆記本或者云筆記上寫下來,后來我真的用到了我摘抄的句子,那時候的我很受鼓舞,不過也懊悔自己腦子為什么反應這么遲鈍,到現在才領悟到“厚積薄發”的意蘊。

? ? ? ? 習慣之三——解構文章。以前看一篇文章可能就僅限于看完了,卻沒有看懂,也沒有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而現在再看一篇文章時就是解構文章的過程,從整體到局部的分解是我看文章的方式。我首先會看文章的大標題,思考它的聚焦點在哪里,研究領域是什么,研究的創新點或者亮點在哪里。然后看文章的結構,邏輯是否嚴謹,每一部分之間是不是緊密結合,環環相扣的,還是有一部分是可有可無的,那應該做哪些補充呢?如果是我我會怎么寫,他的文章結構哪里值得我借鑒。再看他的文字表達,來到了揣摩詞匯的階段。如此的反復之后在我有小論文靈感選題的時候,不再無從下手。

? ? ? ? 習慣之四——閱讀參考文獻。以前我是不會看參考文獻的嗎,認為那是對作者有用的,而于我無益,真是錯的一塌糊涂。參考文獻是作者思想的來源,而我不正是缺乏了這個來源才沒有寫出來嗎?而作者選擇的參考文獻肯定也是優中選優的,更值得我學習。所以我開始留意參考文獻,并進行閱讀,將這個主題搞懂搞透,真的有所收獲。在后來閱讀參考文獻中啟發了我新的觀點和切入點,讓我也如作者一般可以有成長與感悟。

? ? ? ? 習慣養成之后,我們才有可能提升到素養層面,我還在路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