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人都知道,這幾年,平日里我幾乎不看電視,這個難得的假期里,倒是補追了幾部劇。那天寶貝推薦讓我看《奇葩說》,說你一定會喜歡的,還說這檔綜藝節目的定調是“四十歲以上的人請在90后陪伴下一同觀看。這倒吊起了我的胃口。
果然還是她了解我,況且她帶我看的是第六季決賽的第三四名到冠亞軍之戰,辯論賽場,大浪淘沙,薈聚的大多是實力派精英,比賽過程,那叫一個驚心動魄,酣暢淋漓。主持人馬東也是我喜歡的類型,再加上嘉賓強大陣容,看得我是欲罷不能,一口氣從十九期看到最后的二十四期。
我慶幸自己最終沒有錯過這么精彩的節目的同時,思考這檔節目火起來的原因。歸結起來,可能有這么幾點:
一是貼近生活且具有延展性的辯題
且看我看的幾組辯題有:
生二胎需要經過老大同意嗎?
如果有一顆讀心術膠囊,你要吃嗎?
“媽媽是超人”,是對媽媽的贊美嗎?
對事不對人,真的 ok 嗎?
父母觀念過時還固執己見,我該閉嘴還是battle(爭論)?
終其一生只是個平凡人,你會后悔嗎?
這些辯題具有時代特點,富有思辨性,很多原本就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沒有定論,極易調動觀眾的心理參與和期待。通過選手的辯論,嘉賓或主持人的評點,引發觀眾進行深層次思考,澄清一些認識,獲得思想啟迪、情感熏陶和認知改變。
從觀眾的適時投票過程,可以明顯的看出,觀眾的思想和情感是隨著辯手的陳述變化而動態變化的,這讓人在為辯手捏一把汗的同時,也感受思想和語言的巨大魅力,甚至是魔力。辯論過程波譎云詭,猝不及防。它可以瞬間力挽狂瀾,也可能讓一切功虧一簣。它可以慢慢擊垮你的防線,讓你直面自己內心的聲音。它可以擲地有聲,沖擊你固有的觀念,讓你心甘情愿繳械投降,它也可以俏皮幽默,如沐春風,讓你心悅誠服。
二是個性鮮明,風格迥異的辯手形象
《奇葩說》辯論場上,新老辯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精彩紛呈。每個辯手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風格,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很多。
詹青云,哈佛博士,律師職業,履歷驚為天人,本科港大經濟系,全獎入讀哈佛法學院博士本碩博連跨三個專業,國際辯論賽最佳辯手。她思路清晰,剝繭抽絲,條分縷析,每每絕處逢生。她嚴謹理性、獨立智慧又有一點肆意飛揚的俠氣。她瘦弱的身軀里面仿佛蘊藏著巨大的能量,讓人不由自主聯想到“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諸葛亮,聯系到不用一兵一卒卻橫掃天下的超級英雄。
與詹青云PK最佳辯手的是媽媽作家傅首爾,開場即宣稱要挑戰最多金句和段子。事實上除了其獨具特色的魔性笑聲,果然是妙語連珠,口吐蓮花,“媽媽是超人,而爸爸只是個人,聽上去就很解恨”“不要代表這個時代,淘汰你的父母…”還有,直擊靈魂三大拷問:“娶我的人,這輩子后悔過嗎?我想知道。愛我的人,也感覺被愛著嗎?我想知道。恨我的人,你放下了嗎?”等。
還喜歡理性沉穩的邵晨、席瑞,可愛的顏如晶、星云,戲謔中不乏深沉的肖驍李思恒,還喜歡大王,程璐,陳凌岳。
除此之外,那些失敗的英雄們,也令人唏噓嘆惋。雖然由于各種原因他們被淘汰了,但他們的光芒甚至超過了留在臺上的一些辯手。
比如那個神一般的存在,卻中途折戟沙場,鎩羽而歸的高手,讓人萬分不舍。他就是被譽為“寶島辯魂”,以極強的語言感染力開一代辯風,將辯論的感性發揮到極致的黃執中。
比如美麗知性極富思辨能力的許吉如,剛剛擔任隊長職務,首戰告敗,讓人痛心疾首。還有清華奇才楊奇函,智商高,自視甚高,卻在淘汰后說錯話做錯事也不影響他被“復活”來澄清和道歉的真誠。
正如詹青云說的”使唐僧成為唐僧的,不是經書,是那條取經的路?!泵總€奇葩閃光的背后一定有其不為人知的沉淀和寂寞。
三是堪稱經典的辯論方式和技巧
選手大致可分為情感派和理性派。情感派擅長以情動人,或講故事或訴經歷,加上音樂渲染,顯得自然流暢,如行云流水,直抵人心,極富煽情效果,往往惹得觀眾淚水漣漣,不自覺地信服了其觀點。
但我更欣賞理性派,他們從不就事論事,也不旁逸斜出或原地轉圈,而是用巧妙的“起承轉合”,先肯定對方辯手的一些觀點,安撫激動中的觀眾,接著順著對方的思路稍作延伸,起到一個思維緩沖作用。接著話鋒一轉,有時提出一個駁斥或超越對方辯手的觀點,讓人耳目一新,腦洞大開。接著在短短的一分多鐘進行擺事實講道理來證明。技巧是其次,語言魅力、分寸拿捏、情感鋪墊一個都不能少。
很多優秀辯手,在本隊失利的境況下,不急不躁,侃侃而談,在僅有的幾分鐘扭轉乾坤的例子也屢見不鮮,令人嘆為觀止。
四是賽制別開生面的規則
雖然《奇葩說》號稱自己是沒有規則的比賽,但這怎么可能。
這里是有規則的,二分之一淘汰賽真槍實彈,被淘汰的選手中只有一個被救回。
“壯士請留步”的規則是三位導師共同希望被淘汰選手留下來?!霸谙虏环ā钡囊巹t是導師可以用這張卡,讓被淘汰辯手再PK一次。
還有三分鐘陳述,45秒互杠,30秒結辯等規則。
最特別的是中隊長似的紅杠,贏了得到對方的,還獎勵一個等等。
第六季飽受爭議的環節是導師羅振宇不忍心看薛兆豐團隊隊長許吉如淘汰,把自己隊的“在下不服”卡送給了她,但許吉如明顯受了情緒影響,且對方不按常理出牌,完全不在一個頻道,在PK還是被淘汰了。導致其中之人飽受質疑和非議。但我是可以理解的,這是智者知音間的惺惺相惜,是內心對精致的自然追求。
五是陣容強大,性格互補的導師隊伍
《奇葩說》既是辯手之間的對決,也是導師間的對決,蔡康永的儒雅睿智,羅振宇的精明深度,薛兆豐的深刻淵博,李誕的大智若愚,都是一道風景,是年輕人思考“我長大了就成了你”的最好的光照。
導師與隊員組隊辯論那一場也堪稱完美,最后雖然是李誕隊贏了,但每個導師和隊員都發揮到了極致,將最好狀態呈現出來了。
李誕的辯論,柔中帶剛,話糙理不糙。他從肯定人的本性是自私出發,將黃執中留給觀眾“遠方的哭聲”的高級感洗刷殆盡。把小眾和精英對立起來,認為那些選擇犧牲小貓的人,卻因為自己所謂的“高尚”,頻頻的讓世界陷入大火。
毋庸置疑,《奇葩說》是一檔好節目,這還得歸功于主持人馬東,他洞若觀火,世事洞明,嬉笑怒罵,大方得體,他是智慧的化身。當然也歸功于設計團隊,迎合時代變化和需求,寓莊于諧,閃轉騰挪,硬是于夾縫中求一條生存之道,他的存在,也保證了這檔節目的質量和深度。
看得出,情感派導師與選手對深刻、理性和邏輯的“蹂躪”貶低和嘲諷。另一邊,實力派導師和選手對于技巧、淺薄和無聊噱頭的不屑和無奈。反映出娛樂節目的艱難探索,知識分子的尷尬境地,大眾需求的多元化走向。
盡管在觀看的時候,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喜好偏愛,有喜歡看的人和不愿聽的話,但《奇葩說》仍不失為一檔好節目,以至于寶貝聽了我對薛兆豐的評價,冒出一句玩笑“我發現你已經墜入愛河了”。
原創文章,轉載須經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