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行走在洛杉磯

假如漫步于曼哈頓街頭是浪漫而又充滿驚喜的消遣,那么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行走于洛杉磯便是一次荒誕又離奇的冒險。在這座大的似乎沒有邊界的美國第二大城市中,沒有車便如同失去了雙腿,而城市的街道早已淪為行車者匆匆經過的模糊風景,又因挾裹著黑暗和暴力的歷史而令人生怯。也正因如此,這本 Sidewalking: Coming to Terms with Los Angeles 是一次對洛杉磯“去標簽化”的新奇大膽的解讀,為本地人和旁觀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重新看待這個城市。

作者大衛·優林(David Ulin)是《洛杉磯時報》的資深書評人。出生成長于紐約,近二十年來一直生活在洛杉磯。他常年在自己居住地的周邊散步、思考,于是產生了書寫洛杉磯街道的靈感。他搜集了大量史料和文學作品,走訪了對城市規劃和建設的名人政要,進而引發了重新定義人們眼中的“城市”的想法。

David Ulin

從西邊的圣莫妮卡到比佛利,從中城到東邊的帕薩迪納一直到克萊蒙特,每一個地方都是蘊藏在“洛杉磯”這個籠統的大城中的小城,氣候隨著距海洋的遠近相差懸殊,各地更有著別具一格的人文風貌,城市和鄉村的邊界模糊不清。夜晚從天文臺俯瞰洛杉磯,整個城猶如一張平鋪的大網,一直延伸到無限,僅憑萬家燈火就點亮了眼前的這座巨城。這里沒有高聳如云的摩天大樓,因此無法像紐約、上海、東京一樣有地標般的城市剪影。在世人的眼里,洛杉磯是城市的“異類”。而作者,就是想為洛杉磯正名——洛杉磯并不是個例,而是城市多樣性的一個體現。“有人說,居住在洛杉磯是一個不斷的重建概念的過程,一個不斷思考城市空間、我們與之的關系、以及城市對我們的意義的過程。”不錯,洛杉磯也不停地提示我們,我們一直認為理所應當的城市的面貌其實是概念或是世俗加之給我們的包袱。

洛杉磯從1850年建市到如今不過一百余年,常被恥笑沒有歷史和文化的沙漠之地。作者引用凱特·布理佛爾漫(Kate Braverman )在 Palm Latitudes中的一段話:“她最欣賞洛杉磯之處在于這個城市所迷失的東西——空蕩,沒有邊界,無人的街道,那些尚未被解碼的未知。她很感激這座城市歷史的缺失。”是的,在這塊不毛之地上,也正因沒有歷史,后輩們才不得不創造自己的歷史。而這也是座城——讓你感到“她的瘋狂,有如此多的大事件卻讓人在外面感覺不到她的熾熱溫度”。

夜間去過洛杉磯Downtown的人應該都心有余悸,雖有大廈燈火,但是整座城猶如被詛咒一般的寂靜駭人,街上只有推著超市手推車的一具具無靈魂的“鬼魅”行走。正是由于曾經的暴亂、無家可歸問題、毒品、幫派等一系列治安問題,洛杉磯幾乎一度是沒有公共空間的。直到本地著名的地產開發者Rick Caruso打造的The Grove,才終于有了一個開放的沒有大門守衛的公共場域。這個集娛樂、購物、休閑于一體的小地方成為游人和本地人最喜愛的地方,也總算為人們在洛杉磯的“相遇”提供了一個空間。這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一種可能,既然公共空間之于洛杉磯不是不可能的存在,那么建造更多的開放的景點,使洛杉磯成為一個可以“行走”的城市,也并不會是天方夜譚。

Skid Row, Downtown Los Angeles

建于2008年的裝置藝術“城市之光”是又一個例證,洛杉磯縣立博物館(LACMA)館長Michael Govan說,把“城市之光”立于博物館門口,并不設大門,就是為了讓她成為一個公共的空間,讓往來經過的人每天都能瞥上一眼。而那些凌晨兩三點來燈柱下拍照的人,更是賦予了“城市之光”嶄新的意義。藝術家Chris Burden 的這座收集1920到1930年代洛杉磯城市街燈的大型裝置藝術,或許有著更深層的隱喻。何為“城市”?而又是何物讓城市發光的呢?顯然不僅僅是街燈,而是行走于燈下的存在于城中的人。

City Light, LACMA

提到LACMA,就不能不提到其所在的博物館一條街威爾希爾大道(Wilshire Blvd.)和著名的“奇跡一英里”(Miracle Mile)。“奇跡一英里”指的是北到第三街、東到高地大道,南至圣文森特大道,西至費爾法克斯大道,以威爾希爾大道為主干道長為1.5英里的區域。1920年代,西部大道以西的威爾希爾大道還只是一條未鋪砌的田間小道,開發商羅斯看中其潛力,在這里建立商業區,在當時被譽為美國的“愛麗舍宮”。盡管后來隨著Downtown和世紀城的興起,這塊區域再無往日的興盛,但是這里還是洛杉磯最為繁忙的主干道,交通擁堵問題十分嚴重,在這條街上修建地鐵的方案也提上了議事日程。一條直接修向大海的地鐵會促使許多人開始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開始使得洛杉磯利于“行走”。

Miracle Mile

這座以溫和的氣候和常年的陽光著名的西海岸城市,卻以她不適于“行走”的面貌呈現于世人面前,實在是個矛盾的存在。隨時來臨的大地震,總讓人們覺得,現在的美好都是短暫的,因此來不及細想,只能消遣這暫時的長久,得過且過。而這本小書,以其詩一般的優美文字,重敘了這座城市的百年變遷,也引發人們重新思考城市之于人的微妙關系。

微信公眾號:pageturner_charlotte
You are what you read.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做ppt做到這個點 我的ppt水平還停留在初中…… 是真的 還有資料要找 要打印 累 要推送 要畫圖 起來繼續干。...
    青烷閱讀 388評論 0 0
  • http://www.cnpack.org/downbuilds.php?lang=zh-cn
    dyg540閱讀 447評論 0 0
  • 當我家驚現壁虎時,我被嚇的尖叫發抖,接著就是想哭。內心的恐懼感難以形容。 突然想起,前幾日隔壁屋的男子說他家多了個...
    晴空下的影子閱讀 361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