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別人能行而自己卻不行?

1

最近單位競選領導,要求比較高。單位里有兩位同事都很符合競選的條件,于是高層的領導們決定先考察他們一段時間后再做決定。

姑且用A和B稱呼他們吧。同事A業務很精進,例如一些疑難雜癥,比較復雜一點的手術都能做好,業務水平在單位里數一數二,是大家學習的好榜樣。同事B的業務水平也很高,不過與A比較的話,就差了那么一點點,不過在待人處世方面比A好那么一點。

他們倆同時看到了單位的這個公告,了解了競選的條件,于是同時報名參加了競選。他們為了競選都做了很多的工作,例如競選過程中會問的問題,競選需要的物力,財力等等。他們都在想自己的哪方面還需要提高,在想哪方面能比對方更有優勢。

經過了幾天的思考,A得出了自己的結論:要想成為領導的話首先業務水平要過硬,如果自己的業務水平無人能達,那么這個機會可能就會大一點,自己的競爭力比B就會相對高一點。于是乎,他更加專心的研究業務,短短幾個月就發表了幾篇文獻,門診量比平時一倍還要多,創造的效益比別人大得多多,在單位成了不可或缺的頂尖人才。

同事B認真思考后得出的結論是,既然業務水平比不上A了,那么其他方面呢。例如自己做了領導后,作為一個領導除了需要業務能力外,還需要什么能力呢?他上網問了很多人,看了很多書本,最后他總結出自己待加強的能力。第一,溝通能力,于是一下班就跟同事們敞開心懷的說,在這過程中看到了單位的優勢和不足,還了解了同事們的需求。第二,組織能力,看到同事們都對某某景點很感興趣的時候,于是組織了大家組團參加,跟旅行社拿了最大優惠,又讓大家玩得不亦樂乎。第三,替領導分憂。于是多方面打探,不僅了解了領導最近的煩擾事,還了解了單位的未來的動向,最終在同事的幫助下幫領導分擔了一些煩憂事,得到了領導的好評。

相信看到這里,大家都猜到了競選結果。其實在報名參加競選后,他們倆都更加忙了,A只忙著提高業務水平,爭取得到領導這個職位。而B已經在做作為領導該做的事了。一個還在苦苦的想該怎么得到一個職位,一個已經在想那個職位到底該做哪些。當然他們兩個都沒有錯,只不過思考的東西不同,最后得到的結果也不同罷了。

2

很多人都在想,明明覺得自己比別人優秀,可是自己就是沒有辦法得到領導的賞識,明明覺得自己是對的,到最后卻發現好像不是那么一回事。

這些現象大家很多時候都遇到過,可是我們都只是按照正常的思維去考慮這件事,我們沒有想過其他方面,例如上面這個事例中,我們都在想要怎么才能得到這個職位,但從來都沒考慮過這個職位該干些什么。我們固有的一些思維模式已經替我們做了判斷,但我們卻沒有考慮過隱性存在的問題。

最近有幸讀了《隱性邏輯》這本書,才知道自己存在的問題,才知道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在哪里?

《隱性邏輯》這本書由德國卡爾.諾頓寫的。這本書通過列舉21個生活中常見的思考場景,結合認知心理學和最新的大腦神經科學幫助分析,為什么我們會這么想,那么做。在固有思維模式下教我們快速地切換思考方式,讓大腦深入思考,避開思維的陷阱,從而更加正確和高效率的完成工作和其他任務,從而更快更好地取得成功。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我們很容易或者不知不覺中就給思維陷阱帶坑里去了,例如書本里問的其中一個問題。假如你準備去加勒比海旅游,并預付了200歐元,卻在啟程之際得了熱傷風,然而200歐元是不能退的,你會選擇去還是不去呢?

看到這個問題,我的第一反應是應該去吧。假都請好了,錢也已經付了而又沒得退,況且那么一點傷風感冒的,沒什么大的影響。就這樣還沒好好認真的深入的思考,大腦就已經下意識做出了這個決定。

問過身邊的人,大多數人都會同意我這個決定,他們都認為,不要浪費假期,更不要浪費錢財。

還沉浸在旅游的事宜中,作者的話就啪啪的把自己打了一臉。作者指出我們在對待這件事的時候只考慮了如何不損失這200歐元,可是我們沒有想過如何才是讓身體和自己最舒服的。

現實中我們經常做一些讓自己懊惱的事,例如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到了B失去了A,而我們更需要的是A,每天這些事都在不停的上演,等錯過了我們才知道后悔,才來懊惱為什么我們沒有早點明白過來呢?這時候后悔、懊惱有什么用呢?再多的懊惱也挽救不了損失。

書本里把我們做的這些事情歸納起來叫做“沉沒成本”效應。當我們遇到這些事后不要讓大腦下意識的給我們做出判斷,而是要認真的思考,換模式的思考,避免掉進思維的陷阱,造成更多后悔的事。

既然這樣,那么我們該如何去做呢?書本教我們用“李克特量表”分析,這樣讓我們避免進入“沉沒成本”的死胡同里。

評級 ? ? ? ? ? ?重要性 ? ? ? ? ? ?評級 ? ? ? ? ? ? ?可能性

1 ? ? ? ? ? ? 非常不重要 ? ? ? ? 1 ? ? ? ? ? ? ? 非常不可能

2 ? ? ? ? ? ? 不重要 ? ? ? ? ? ? ? ? 2 ? ? ? ? ? ? ? 不可能

3 ? ? ? ? ? ? 不那么重要 ? ? ? ? 3 ? ? ? ? ? ? ? ?沒那么可能

4 ? ? ? ? ? ? ?一般重要 ? ? ? ? ? ?4 ? ? ? ? ? ? ? ? 一般可能

5 ? ? ? ? ? ? ?重要 ? ? ? ? ? ? ? ? ? ?5 ? ? ? ? ? ? ? ??可能的

6 ? ? ? ? ? ? ?非常重要 ? ? ? ? ? ?6 ? ? ? ? ? ? ? ??非常可能

按照這個量表判斷某項任務和決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經過再三的思考和反復確認,這樣我們就避免付出高昂的代價,最后卻得不償失。

3

得不償失的事我們也沒少做。例如現實中還有很多人很大方的花錢去買彩票,花錢去給靚車做保養,可是卻舍不得花一點錢給自己買一份保險。他們看到電視上或者網絡上說今天某某中了幾等獎,獎金多少,于是就會聯想到自己也可能有這個機會,有時候都已經感覺手里捧著一大疊花花的銀票。一聽到那些意外事件就會想這樣的事怎么可能會發生在我們身邊呢

于是還是不停的買彩票,相信不久的將來,自己肯定能像電視里那些中獎的人一樣中上大獎的。而聽到別人一說買保險什么的,就罵人家是大傻瓜,罵保險都是騙人的。

為什么我們會如此的不開竅呢?為什么會犯這樣的錯呢?作者在書本里指出,因為我們很少考慮到錯誤率,并高估了實際值。我們會認為你看別人買彩票都中了,誰誰拿了多少獎金,誰誰又拿了多少錢,卻沒有認真去思考背后那些買了很多彩票卻沒有中過一次獎的人。我們看到的都是電視上別人拿獎的情景,卻沒有看到過那些在彩票站黯然離去的人們。。至于保險,相信這些不好的不祥的意外很難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即使發生了,網上那些片面的言論,那些買了保險出了意外也無法理賠的,出了事保險公司跑路的也會打打擊自己的積極性,于是更加堅定原有的思維,不聽別人的建議,一意孤行。

面對這些,我們又得怎么做呢。作者提出,我們首先要確定頻率而不是概率事件。頻率是指一定時間范圍內事件發生的次數,它是可以被認知的。這樣我們就能避開看起來可信的表象,深入去思考這件事的本質了。

4

這只是生活中我們經歷的一件很小的事。《隱性邏輯》這本書列舉了21個情景,用現實中的事例幫我們分析我們大多時候存在的思考模式,我們這樣的思考模式背后的得失有哪些,如何避免陷這些陷阱,遇到這些問題時的應對方法。

書本里的21個問題是我們常見又經常遇上需要我們思考的。例如哪天你發現為什么薪水漲了,可是你還想跳槽?為什么經驗越多,選擇卻越困難?為什么我們如此相信小概率事件?等等.......

記得一位作者曾經說過,要是一個人沒有思維邏輯或者邏輯思維混亂的話,我們連吵架都是吵不贏的。別人在說一,我們卻吵二,別人說東,我們卻吵西,到最后自己敗得一塌糊涂都明白不過來。

遇到了事,我們無法解決的時候;遇到了問題,我們無法給自己答案的時候,不如認真的問問自己,究竟是自己做錯了還是想錯了。

麥肯錫的思維邏輯里提到一個最重要的一點,成功的前提是做正確的事,這是個思考抉擇的問題。思考抉擇正確,將樹立正確的目標和方向;思考抉擇錯誤,就會背道而馳。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常常陷入思維混亂,無法理清事物個中的關系,不妨看看《隱性邏輯》這本書,學著用作者的理論快速的切換我們的思考模式,或許不一樣的效果就出現了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有些歌,唱出來就是一個愛情故事。故事有開始,卻沒有結局。愛情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種模樣。 1.《一輩子的孤單》 耳...
    有個女孩叫開開閱讀 390評論 0 2
  • 我愛 你是春天的花 開在我的心間 為我驅除 那漫長寒冬積攢的嚴寒 我愛 你是秋天的月 映入我的眼簾 為我照亮 那紛...
    時間故事閱讀 18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