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救贖需要的是底氣和希望(2)——《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

自從加入大頭成長營,從最開始的一竅不通,胡亂規劃記錄,到現在稍稍有了一些思路。慢慢也開始了學習怎樣做計劃。2017年的到來自然少不了對新的一年的憧憬和計劃。

新年首先給自己定了一個一直以來最想達到的目標,就是變得更加“自信”。不想討論為什么會不自信這一個話題了,獨自“研究”了10來年,總算是知道自己最想要的品質就是“自信”。還記得之前跟大頭校長討論研究過我的時間究竟浪費在哪里。一點點分析后發現大部分的時間是浪費在了看劇。沒錯,就是電視劇。從初中開始每一年的寒暑假開始,浪費的最多最多的時間就是看劇。我記得最后校長丟給我一句話就是:棄劇,還是棄自己。其實并不是不能放棄,而是惰性使然,看劇是最舒服的休閑(打發時間)的方式。所以想出了一個相對應的解決辦法。把看電視劇換成對自己的目標更有作用的電影。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

《肖申克的救贖》是目標里面的第一部電影。其實在很多年前已經有看過了,卻已經忘記了當時為什么會看這樣的電影,也幾乎忘記了所有的電影情節,更別說電影對我的影響了。所以在看到一半的時候都沒有太多的感受。唯一驚嘆的就是男主人公(記錄一下我的超級大的忘性,簡直了,現在片子里面的主角名字我都需要百度)安迪的超高智商和執著勇敢。慢慢看下來才發現,他的內心擁有無比堅強的信念。直到他把他的信念感染瑞德,最后瑞德與安迪相遇在約好的海灘。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

一直耿耿于懷的兩個情節就是:第一個場景是瑞德入獄20年和入獄30年的時候,明明可以假釋出獄的時候,麻木的他卻兩次都用了不可能出得去的答案回答了獄警,選擇了繼續留在獄中。兩個紅紅的REJECTED印章深深的戳中了我的內心。這是要對現實世界多么的恐懼才會選擇放棄自由和未來。反過來看看自己,其實很多時候何嘗不是因為對未知的恐懼,選擇放棄一個明明自己很想要的東西,這種感覺其實挺悲哀的。第二個場景是兩個人在墻角安迪跟瑞德約好,出獄后兩個人一起去海邊開一個旅館,修一艘船每天出海,憧憬美好。瑞德依然覺得這樣的構想是沒有意義,因為打心眼里都已經放棄了自己還可以擁有這樣的美好。直到安迪成功越獄,瑞德的心里才有了出獄的念想,因為有跟安迪的約定支撐著他。信念的力量。很神奇。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

整個電影看下來,肖申克的救贖其實最終只有安迪和瑞德才真正的救贖了自己。也驚嘆與安迪內心堅定的信念。不可否認他能夠最終實現自我救贖的并成功影響瑞德一起救贖最功不可沒的肯定是內心的堅定,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希望”。然而我想說,成功的完成一件事,最主要的肯定是方法。如果沒有原有在腦子里面的底氣,用什么信念去越獄。如果沒有超人的智商和對石頭的了解,缺少一項都不可能越獄成功。也就只能在監獄度過余生了,當然不排除其他的別的可能。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

這么些年的自己又何嘗不想變得更好,也就是所謂的救贖自己。心里一直都有聲音告訴自己肯定有一天會變成想成為的那個自己。然而現狀總是一步步打臉。因為只是在想,卻始終沒有行動。也就是根本就沒有救贖的底氣。方法又從何而來。

直到最近加入大頭成長營,大頭一直說做一個知行合一的人。就是對底氣的最好體現。只有有了底氣才能真正行動起來。一點點的實踐和調整,讓內心的自己和腦子,還有身體一起慢慢豐富起來。自信必定慢慢融進骨子里。堅持記錄,堅持分析,堅持復盤,堅持與同頻的小伙伴一起成長。一定會成為那個人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