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0409【晨讀感悟】
**
1、任何事都不會太絕對。成名趁早固然好,大器晚成未嘗差。無論成名或成器,關鍵認清自己的優劣勢,是爆發力強的短跑運動員還是耐力持久的長跑運動員,對自己保持自信,不要總是望洋興嘆。
2、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擒賊先擒王”告訴我們學會抓住主要矛盾,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局勢。人的成長也是如此。
3、找到最切合自己的目標。使用20/20/20原則,對自己的目標逐層篩選,分出輕重緩急,專注最重要的。學會對目標進行分解,長期與近期,既然看見樹木也要見森林,有整體框架也有細節支撐。
4、不按常理出牌也可以出奇制勝,關鍵要讓對方感到信任和受到尊重。適當地自曝其短也是一門學問,獲得他人信任是開展雙方活動的第一步。
5、每個人的生活不都總是驚天動地,成長路上也如此。大海不捐細流方能成其壯闊,小步快走、穩重求進也是人生策略。
6、冒險勇氣可嘉,學會平衡風險更應是智者所為。 蠻干不如實干,實干也要巧干。前進路上要懂進退,有時候退是為了更好地前進。
**
二、【今日話題】——讀《什么都不相信,可能是見識太少》之感**。
文章讀完,聯想起前幾日看到畢淑敏的一篇文章《我40歲才明白的事》,里面有一段是這樣:
我知道我一定會有災難,因為世上不可能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也知道一定會有人性的幽暗之處在四面八方存在著,而當我把它們看得更清楚以后,我反倒對這個世界多了一份理解。我現在會覺得:這個世界就是如此泥沙俱下,但我依然對它充滿希望,依然可以安然面對。
“對世界多一份理解”——對待人生寬容的心態是作者畢淑敏在四十不惑之年從經歷中得到的人生感悟——幸福其實就是靈魂的成就。
這和文章里的從輕易相信到凡事質疑,里面包含著理性之光,然后,從凡事不信到再次愿意相信,背后是見識和格局。 以及所舉的例子有異曲同工之處。
而事實上經歷多了,見識廣了,格局大了。我們才會相信世間無奇不有,無所不能。 我們的質疑是因為也許只是因為我們狹窄的認知世界。
因此有人說年輕的時候就要多去看看世界,不去多看看世界,哪來的世界觀?年輕就要多闖闖,經歷了拼搏闖蕩,才知道什么是千帆閱盡后的從容和淡泊。
**
我們愿意相信什么,就會看到什么。最后,千帆閱盡,歸來仍是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