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一起看了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最讓我震驚的是,當法罕和拉加接到有了蘭徹消息的電話之后,在去找尋蘭徹的過程中,得知的一個真相:蘭徹不是什么富人家的孩子,他沒有聲名顯赫的家族,他只是一個傭人的兒子。
傭人的兒子,從小熱愛學習,和富人家的兒子不愛學習又剛好形成對比,于是就有了代寫作業,代考試,甚至代替身份進一步學習的滑稽故事。
富人一心希望家里能夠出一位工程師,而他的兒子不爭氣,氣不過呀!在蘭徹偷偷溜進學校學習被老師捉到后,索性將錯就錯!滿足了他的虛榮心,也滿足了蘭徹的學習欲。
在故事的開頭,校長用蘭徹父親的驚人的月收入來告誡法罕和拉加,如果繼續跟著他混下去,遲早要完蛋。
可是,蘭徹的“混”又是怎樣的呢?
? ? ? ? ? ? ? ? ? ? ? 01
在進入學校,所有人被學長欺負的時候,他沒有任人擺布。在學長用“你再不出來,我就在你門前撒尿了”的詞侮辱他的時候,他發揮了自己的機器頭腦,在短時間之內,用鐵勺電線等工具,制作了一個導電小裝置,讓學長當眾出丑。
他,用智慧應對面臨的威脅,而不是懦弱的屈服。
能夠進入他最喜歡的工程學課堂,他喜笑顏開,但是教授的第一個問題就讓他不解和失望了。
他用自己對機器的理解:機器就是減少人勞動力的東西,任何使工作簡化節約時間的東西都叫機器,比如電風扇,電話,拉鏈等等。被教授否定,繼續追問:那么機器的定義到底是什么?課本上的解答不背下來別想通過期末考試!
而學霸回答的:機器就是各種部分的結合體,通過信號傳送,使用螺絲等工具或者利用杠桿原理,對樞軸的支點或滑輪進行調試……被教授練練稱贊時。他卻問到:課本上那種填鴨式教育到底想表達什么?書呆子式的定義有什么意義?
他,熱愛學習,但不盲目學習,有自己的思考和主見。
在拉加被說服搬宿舍去和見不得別人比他優秀的,只知道死記硬背不去理解的“學霸”住的時候,他沒有感情泛濫地讓他別搬走,也沒有你走了我們就不相往來的小氣。
而是將計就計,把學霸的演講稿稍作了些許的改動。而這些改動,正常人一眼就能發現不對勁的地方,學霸竟然毫無發覺,而是完完整整激情豪邁地演說了那篇措辭怪異的稿件。
臺下學生們哄堂大笑,校長聽得坐立不安,若不是被旁邊教育者拉住,估計沖上演講臺就是一頓大罵。而這件事情的發生,終于讓拉加見識到了校長口中的學霸是什么樣的,于是再次搬回了住處。
他,在朋友不理解自己的時候,不是選擇逃避或埋怨,而是通過合適的方式,讓朋友看清一些事情,明白一些事情。
? ? ? ? ? ? ? ? ? ? ? ? 02
校園里有一位小個子,想上學卻沒錢,沒渠道,所以只能做一些打雜的活兒掙取生活費。別人都對小個子避而遠之或就當他是個下等人使喚。
而他搭著小個子的肩膀,直接從口袋里掏出錢放在了他手上,一邊走一邊說:想上學呢,就去買一套校服,正大光明地混進學校上課,如果被發現了呢,就換一個地方,繼續溜進去……
他,看人不帶有色的眼光,不以物質多少衡量一個人的價值。
三兄弟半夜偷偷溜進別人的宴會混吃時,當他看到一姑娘的未婚夫嫌棄她在這么隆重的場合,卻佩戴只有200塊的古董級丑陋的手表的時候,他立馬提醒那姑娘:那人是個爛人,是一個只看標簽的人,盡早離開的好。并用試驗驗證了自己的直覺。
如果他多一個心眼,想的是我們是來混吃的,還是別惹麻煩了,吃完就離開吧!也許就不會出現后面發現參加的竟然是自己學校校長家的宴會,而再次被批的情況。但他還是選擇了前者,源于他的博愛。
他,洞悉人性卻又心地善良,知世故卻不世故。
? ? ? ? ? ? ? ? ? ? ? ? 03
拉加的父親病重入院,在救護車的速度不被指望的情況下,他將他父親綁在自己的后面,騎著摩托車一路按喇叭直接奔去了醫院前臺。
拉加本想指責他的不遵守秩序,可當聽到醫生說:“千均一發呀,幸好你們用摩托車把它送來了,要是等我們的救護車到,那就危險啦!”的時候,他激動地抱住了蘭徹,留下的是感動和感激的淚。而且盡管第二天早上有考試,他們也沒有丟下朋友離開,因為,這個時候,朋友需要他門。
拉加被要求退學,不想被退也可以,做蘭徹“干壞事”的見證人。思考片刻之后,他直接從校長辦公室的陽臺上跳了下去。他不想愧對父母,也不想失信于朋友。
拉加出了事失去意識之后,蘭徹和法罕每天變著花樣的和他說話,鼓勵她,刺激他,讓他能夠醒來。
他,看似什么都不在乎,卻懂得生活之輕重,對朋友真心實意。
? ? ? ? ? ? ? ? ? ? ? 04
拉加面試通過了,校長卻還要故意為難他,要自己出試卷不讓他通過期末,因為那樣,他就畢不了業,也會失去這份工作!
蘭徹,法罕為了他去校長辦公室偷了試卷出來,發現動靜的校長當即趕到,并生氣地開除了他們仨。這一夜,在大暴雨的沖刷中,他們提起了行囊準備離校。
而在這個時候,校長家的大女兒即將臨盤,道路上的雨水沒過了車輪,車輛無法行駛,二女兒在醫院卻也無能為力干著急。
三個人見狀,立刻把她抬到了學校的活動室。在誰也不懂醫,只有一臺電腦可以和身在醫院的醫生二女兒交流的情況下,只能一個在醫院指導,一個在活動室進行了接生。
臨盆的緊急關頭,校園停電了,周圍一片漆黑,大家一片混亂。唯有蘭徹臨危不亂,指揮叫醒學校同學,把所有發動機等電源全部帶到活動室,開始各種組裝,最后在所有人都緊張情況下,自制電源成功了,而他,也成功地為校長的大女兒接生了孩子……
電腦屏幕端的醫護人員,活動室里的學生們,無不歡呼雀躍。盡管如此,他沒有再因為這件事去求校長開恩,而是在大家的歡呼聲中默默離開,不為自己找任何理由。他本可以因為和校長關系不好而對這件事置之不理,或者在停電之后,互相觀望,但他沒有,這件驚心動魄的搶救事件的主導人始終是他。
他的善良不會因人因時因地而改變,他的原則也不會因為榮譽或懲罰而打破。
但他的行為,卻感動了所有人。敢問,這樣的“混”有什么不好嗎?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 ? ? ? ? ? ? ? ? ? ? 05
不知為何,看到“調劑”這個詞,我立馬就想到了蘭徹。他的人生是怎樣的?傭人兒子,出生低微,但熱愛學習,穿著主人家兒子的校服溜進校園學習,卻因此,過上了“協議式”的求學生活。他的一切努力,學士學位都屬于那個叫“蘭徹”的家伙,與他毫不相干。
與現實中的我們——很多的大學生不同的是,他的這個“調劑”是知情且自愿的,而我們的“調劑”是不知情而接受的。
本質上,人生都是被限制住了!是嗎?
朋友的一位高中同學,高考失利,上了一所名號一般的大學。但是他心有不甘啊,依然會對名校憧憬不已,對考入名校的同學羨慕不已。在本學校已經不堪壓力開始吃藥的他,還是做了考研的決定。
因為,他覺得好學校的校園才像是大學校園,好學校會有好的設施好的視野還有好的機會!而自己的這個不入流的學校,甚至是被調劑的專業,帶給自己的只有深深的失敗感和迷茫感。
影片中的頂尖的大學,有令人仰慕的工程專業,可以通過它成為未來優秀的工程師,好像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但可悲的是,為什么名牌大學的那么優秀的學霸,竟連演講稿的內容不合時宜都看不出來?為什么畢業了的法罕還是放棄了參加專業招聘會,堅定地做回四年前一直喜歡的攝影?
在父母和很多老師的眼中,能否考入好大學,能否每年拿獎學金,能否成為人人仰慕的人,能不能出國……成為了決定孩子人生成敗的標準。而正是這些標準,壓抑了孩子的思維,磨滅了孩子的天性,讓很多人變得盲目跟風,追求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追求好大學沒有錯,追求優異的成績是人之常情。但如果這一切是在填鴨式地教育控制下,盲目地追求應試成績,放棄其他很多可能更重要的東西,又是不是得不償失呢?
大學好大學差,專業好專業low,成績好成績差都不是我們自我評判的標準。
應試成績差,在直面困難,克服恐懼的人身上,總能看到別樣的力量,比如拉加;專業受限,在懂得主動溝通,不放棄自身喜好的人身上,總能收獲理解和支持,比如法罕;一手爛牌,在明白生活價值,堅持做自己的人身上,總能打出一副好牌,比如“蘭徹”!
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個驛站,它決定了你的分數,卻決定不了你的去處!
? ? ? ? ? ? ? ? ? ? ? ? - end -
我是萌果,95后姑娘,自我成長探索者
畫走心的畫,寫走心的字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