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盛開,清風自來”,這句話真心不是說著玩兒的,尤其是當一個人在經歷過汗水揮灑的陣陣歲月,伏嗅過清風清爽溫和的滋味后,感觸愈發深厚濃烈。
一個人積累的厚度和實踐的強度,往往是衡量他是否有料的重要依據。
我從不相信一夕暴富,一夜成才這類勵志故事,所有的成功和光芒背后總有幾個值得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或狗血,或勵志。
反正,從無到有的過程總不會是絕對空白的,通俗點兒講,就是每一次驚喜的前沿,總有些許零零碎碎卻錯落有致的層層鋪墊。
借這個還算正能量的觀點分享兩件小事。生活里瑣碎的意義,不正是讓我們去一步一步驗證夜深人靜時一個人的冥想么?
首先是幾個月前的一次組隊經歷,確實讓我看清也認識了許多人,包括我自己。
大學里的三月份注定忙碌,剛開學,而且三月份是活動月,各類大型活動如潮水般涌來,讓人既歡喜雀躍又略顯糾結。事情很多,課程很緊,但活動仍舊是自己的心頭肉,不愿割舍,特別是當碰上那種大含金量高的大型活動,更是勾起了大家的挑戰和征服的欲望。
對于廣告專業的學生來說,大廣賽是我們的一次試金石,也是我們在專業這條路上的必經一站,文案老師和策劃老師都是要求我們全員參與,于是,班上同學在下課之后就迅速炸開了鍋,因為像這類的大型參賽,必須是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否則以一人之力,真的不太現實。
“你組隊沒”。
“不好意思,我已經加入XX組了,XXX早就和我講了。”
“啊,你們已經組好隊了?”
“嗯,我們組長比較積極而已。”
這是我婉拒班上一個女生時,兩人的對話。她有意和我一起組隊,因為我早就答應了另外一個男生一起做這個策劃,只好婉拒了她。不得不說人的前瞻性,總會在不經意間產生爆發力,炸的某些人不知所措。
起點不一樣,速度再慢幾成,結局自然是毀滅性的。
上課的時候,手機QQ振動,消息提示,XX問我:“有木有興趣和我們一起搭伙組隊?”我跟直接的回復自己“已組隊”這句話。
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都在克服不敢拒絕他人的毛病,放出心底的那個聲音,“你不能總是逆心而為啊!”因為一直在努力嘗試,當自己真正的說出“不”的近義詞時,竟感到無比暢快,從心而發,愉悅自會蔓延開來。
羅列以上的例子,并不是想要說自己多搶手,標榜自己多優秀,但事實告訴我,自己肯定還是不錯的,因為沒有人會去找一個沒有任何優勢的人和自己去做一件極富挑戰性的事。
誰不想和強者對話呢?誰不想組建一支足夠強大的團隊呢?誰不想變得更優秀呢?
而這個時候,你身邊的人和事的確能給你帶來影響,用生物學的觀點來說,就是“環境對生物有巨大影響”。
如果你這所在隊伍的每個成員都是無主見、無想法、精神渙散型的人,那可以說,你這個團隊的命運不會太好。團體活動就是這樣,個體的積極性和能力就是決定團隊成果的決定因素。
想反,你若能力還行,而且有幸與一些實力相當的人組隊合作,大家交流的點就會更多更發散,真正做到某種意義上的“頭腦風暴”,每一次的談論效率也會提高,(至少不會出現每個人都沒話說的尷尬狀態)那最后的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撇開獲獎的功利性而言,就每周一次的談論內容來說,你也會收獲頗豐。
平時的每一次分享,每一次發言,每一次表達自我主張,都是在告訴別人自己是什么樣的人,有多大的實力。這個時代是競爭感滿格的時代,只要你行,你有優勢,就是搶手貨。
我不想成為被動的人,當有多個人想和自己合作,我也會考慮對方的實力,畢竟準備合作參賽,每個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大家的水平懸殊太大,內部的失衡就會讓人不舒服,更別談什么做出一番優秀的作品了。
當你足夠強大,做的準備夠多,才有更多的的話語權和選擇權。
這次的組隊,我還比較滿意,因為他們幾個在我心里都算那種主動的有想法有態度的人,挺符合自己對隊友的要求。
我不知道自己身上的哪一點成為了這次的籌碼,但我堅信,一定是有閃光之處的。
回首一番,那些可圈可點的勇敢和精彩,的確是值得讓人拍手稱快呢。
前天下午,班上來了一個主題班會,團支書讓我發言分享自己讀過的一本有教育意義的書籍,身為宣委,不好推脫,于是在腦中迅速搜索,幸虧自己一直有閱讀啃書的習慣。鎖定《戰長沙》,中午回到寢室整理了一下思路,草草記了幾筆。
在臺上時,不再緊張,不再結巴,不再發糗。原來,我也可以好好的陳述一番自己的觀點,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
看到臺下的一雙雙眼睛在張望自己,而不是低頭無視,把自己當做空氣,我想,這次的小小發言是成功的吧,雖然也有些地方不是特別流暢,但我的的確確是在進步啊。
事后回想,人丑就得多讀書,說的還是挺有道理的嘛。沒做讀書的準備,給我無數個觀點,我也沒法侃侃而談,因為并不能與書中的情節對號入座呀。
只有當你在書中馳騁過,應了那個場景,你的感受自然真實,你的表達才能更動人。
這就是在不知不覺不刻意的準備里,為自己鋪就的驚喜吧,沒有什么不可能,沒有什么得不到,關鍵是你得用行動去證明,自己是個有貨有料有趣的人。
沒有什么沒來由的收獲和驚喜,所有的精彩都是每一次默默耕耘的結晶。
這是一個人人都有機會嶄露頭角、發光發亮的時代,希望文字前的每一個你,都能用時間沉淀自己,充盈自身,為未來創造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