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怎么做,才算是真正的熱愛學生?

早上六點我們教師讀書會讀到《高手父母》第四篇第四小節《孩子,你遇到了什么問題》時停了下來。先是王老師對整篇進行梳理,然后我們對“熱愛”這個詞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一、愛是什么?

韓老師首先提出問題,文中說:你很難通過指責一個人來讓他進步。你唯有通過熱愛一個人,幫助一個人,才能讓他成為更好的自己。這里出現“熱愛”這個詞,我們教師怎樣做,才算是熱愛?

韓老師補充說,我覺得作為一個老師除下自己的專業知識能力提高以外,我們在讀書會交流這么長時間,提到最多的詞也是:熱愛學生。例如胡老師曾給我們分享的,她在自己的班級里為孩子們寫班級日記,對學生全身心的付出,我覺得這肯定是“熱愛”。可是我還有一個疑惑,我是2014年上班,教學時間不算長,但是我覺得有時候熱愛學生,會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別是當我們工作上遇到棘手的事情。我們常說,唯有熱愛才能夠抵達。可是,當我們身心疲憊的時候,又是怎么能做到熱愛學生始終如一?

二、愛是接納

蔣劉敏:我首先感到韓老師提出的這個問題是個好問題。我覺得熱愛學生有三層含義。第一層,我們老師很容易熱愛那些聽話又愛學習的孩子。對于那些不愛學習愛搗亂的,還處處給班主任找麻煩的孩子,我們如何談“熱愛”?

其實我能理解老師們的困惑,對于那些不愛跟老師溝通,對老師的付出愛答不理,視而不見,別說讓老師熱愛了,讓老師愛都很難。因為這樣的學生給師生關系關上了一扇門。這時候我們怎么談“熱愛學生”?

我認為,“熱愛學生”,我們首先從內心里接受這樣的學生。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對于外界刺激做出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不是老師的每一套把戲學生都會奉陪到底。有的學生他能夠及早的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不用老師教,他就會自覺去學。而有的學生他就認為自己天生不是來上學的料。我們只有內心先接受每個人都不同,我們才能去找方法,想辦法。

我們需要時刻關注著這些的孩子,并且不放棄抓住他成長的每一個契機。我認為這也是一種熱愛學生。對于別的老師早都已放棄的孩子,而我們堅持不放棄他,這不就是在熱愛學生嗎?我們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考上清華北大,只要他能在我們班級里有所成長,那我們也是在熱愛學生。

有人說,轉化一個差生太難了,時間太漫長了,收效太微小了。但是如果我們把這件事放到社會的層面上來分析,我們的教育工作確實又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如果那些“問題孩子”沒有參加義務教育,而是流浪于社會,那么社會人將多出一部分尋釁滋事,無所事事的失足少年。他呆在學校里一天,他就要受到學校的管束,就不能任意妄為。如果有一個人再關注他,讓他體驗到溫暖,那他至少踏入社會時不至于迷失他自己。所以有人說,教師轉化一個學困生往往比培養一個大學生更為重要。

三、愛是尊重

第二層,熱愛學生,絕不是光喊喊口號。我們都知道每當總結工作或匯報班級情況的時候,我們總是很高調的說,我們熱愛學生,熱愛教育……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但是真正的熱愛學生,絕不是掛在嘴邊,一定是實踐中做出來。孔子弟子三千,他主張有教無類,他從來沒有說過熱愛學生,卻盡己所能影響教育每一個學生。

熱愛學生還要尊重學生,在《論語》里,孔子每次帶學生出去游學,總是先聽聽弟子們的意見,然后評價一番,再說自己的想法。他就是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尊重學生。所以我認為熱愛學生一定是落到實處,你切切實實為孩子們做到了什么,你才能說,自己說真正的熱愛教育。

四、愛是成長

第三層,我們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學校布置的,主任布置的,自己家里面一堆事兒,我們還要讀書,我們每天都累的要死,怎么談熱愛?幾乎我們每個老師的精力都被耗干了,榨盡了,卷不動了,愛不動了……如韓老師所說,熱愛學生,心有余而力不足怎么辦?

其實每個人都不是天生就有很多激情。其實我們老師也只是一個普通人,我們也有能量耗盡的那種無力感,就我自身而言,我覺得熱愛學生,先熱愛自己。這倒不是因為自私,因為我們的角色不允許我們倒下。社會要求我們要熱愛生活,熱愛家庭,熱愛孩子,但是我們更要熱愛自己。周一到周五,我們幾乎整個生命都獻給學校,對于學校事務,我可以說是仁至義盡。到了周六,周日就給自己放個假,吃頓美食,逛個街。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熱愛學生還體現在教師暑假要給自己充充電,向優秀者學習。為什么暑假我寧愿花錢也要去參加一些教師培訓,因為要想真正達到熱愛的層次,就要對自己進行充電,提升自己的認知,開闊自己的眼界!和來自四面八方的優秀教師交流,看到不一樣的生命狀態,不一樣的教學觀,師生觀,評價觀。在彼此交談的過程中就會有新的啟發和收獲。即使同樣的教育問題,不止我們會遇到,別人也會遇到,他們是如何解決的?是否具有借鑒意義?是否教育又產生了新的理念,我們蝸居在一隅,如何能知道外界的變化呢?去找找源頭活水,去聽聽窗外的聲音。

五、愛是狀態

胡老師說,大家討論這么激烈,我的內心也是很激動,我也想簡單的說兩句。想換一個角度說,熱愛學生,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狀態,而不是追求它最后的結果一定是最好。我給學生寫班級日志的時候并不是一直這么做,一周也就一兩次。對某個孩子觸動比較大,我會分享出來,這也是我的高光時刻,但很多時候是暗無天日,內心掙扎的。但因為熱愛,就無所畏懼。

魏志淵老師說,他給學生談話,給學生寫信,給學生過生日,給學生買書。但最后結果還是失敗了。他說做了這么多,最后得出一個結論:學生的變化是從真正相信他開始的。真正的熱愛是從相信他開始的。如王陽明所說,持志如心痛。就是想做點什么,不做點什么我就難受。這就是熱愛的狀態。

六、愛是修煉

不斷修煉自己熱愛的能力。像李鎮西老師他們一樣不斷的用寫作,來修煉自己熱愛的能力,不斷地通過閱讀,來修煉自己,不斷地用反思感悟,來修煉自己。我們并非生而知之,也并非天生就擁有愛人的能力,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和修煉,讓自己擁有這項“熱愛”的能力!

我們都知道寫作一項能力,人際交往是一項能力,原來熱愛學生也是教師必須修煉的一項能力,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教師將孜孜不倦上下求索……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