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老人

在決定把記憶里這位老人的東西寫下來的時候,這位老人已過世將近兩年了。我出生時,老人已經在村子里了。一直到他死,我不知道他的年齡。問過家人,他們也不清楚。問過村子的其他人,沒人告訴我。不是他們不想告訴我,是他們都不知道。

老人到死都是一個人。沒有結婚,自然也不會有什么兒女。也沒有人見他在過年過節的時候走過什么別的親戚。不知道是沒有,還是他拿不出走親戚的錢。是的,一年四季,老人的經濟來源有兩個:進山挖些藥材;到有游人的水庫邊撿些廢品。至于糧食,老人的地里沒用過一粒化肥。那幾分薄田所產出來的東西夠老人自己吃就很不錯了。也許有的人會覺得這不可能。在現在這樣的社會,在經濟水平這么發達的年代,在人民生活水平都普遍提高的時候,還有這樣的人存在?是的,有。在某個山村里,這位老人存在著。

老人孤身一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中所用,絕大部分為自給。與人很少交往。我的記憶里,老人最遠到過我們的小縣城。老人是獨身了一輩子的。在年輕的時候,老人有沒有過自己喜歡的人,有沒有過喜歡他的人,沒人知道。如果有,兩個人有沒有發生過什么,最后為何沒能長相廝守,也沒有人知道。在我的記憶里,老人就那么一個人活著,一個人死去。

到現在, 老人生前所住的小院落已被一家新房代替,可那院落的點滴卻還是在我心里藏著的。

那是一個面南朝北的小院。推開那扇小小的柴扉,就進到了院子里。不要有任何的懷疑或驚訝,就是柴扉,一個很古代的東西。進到院兒里,左手邊是綠化帶,長著一溜兒樹。其中有一棵有些年頭的香椿樹。記憶里,每到香椿長成的時候,村里總會有很多愛吃香椿的人從這里采摘一些,拿回家去拌豆腐、炒雞蛋。這時,村子里總會彌漫一種香椿的味道。老人總是在樹下笑瞇瞇的看著那些采摘者,不時提醒他們小心些,小心些。再往里走就是一棵蘋果樹。蘋果樹上的蘋果從未長大過。因為那些蘋果總會夭折在我們一群小孩手里。挨著蘋果樹,往里再兩步是棵梨樹。每次梨花開滿的時候,我都覺得那是詩一樣的美麗。梨樹的下邊有塊長方體的磨刀石。每到小麥成熟的季節,院子里總會不時的傳來那動聽的磨鐮刀的聲音。右手邊,從進入院門一直到老人的居室,是一溜用山石壘成的平臺。這些平臺上長年垛著整捆整捆的干柴。老人一輩子連煤也沒燒過,更是不知液化氣為何物。他的一輩子,就是用他自己從山上撿來的柴燒熟自己的每一頓飯。一輩子燒柴,在火中,燒完了一輩子。

老人的屋子有兩間,座北朝南。我對數字不敏感,所以說不出他那屋子有幾平米。只知道他的屋子很黑。外邊的一間大點,屋子的西北角有幾個甕,是盛糧食的。除了那幾個甕,整個西北邊都堆滿了雜物。其中,農具占了一大半 。有一部分柴,還有很多我現在已記不起來的東西。屋子中間有一張很舊式的桌子,桌子兩邊是兩把舊椅子。依稀記得桌子上擺著些油鹽醋。屋子的東南是一個灶臺,有一口大鍋,還有很大一塊放柴火的地方。從屋子的東北邊穿過,就到了里屋。里屋小些,在我的記憶里,里屋只有一張炕和一個木箱子。我未見過他那個箱子里有些什么。只見他從那里往出拿過舊衣服。

我很小的時候是很愿意偎在老人身邊,張著小嘴,一口一口品嘗老人碗里的美食的。雖然那些東西在別人看來并不好吃,甚至是難吃的。在我漸漸長大后,我認識了老人碗里的東西。自己搟的面條,漂兩塊南瓜,或紅薯。我一直未見過老人吃飯時手里拿過白的饅頭。不過由于后來我有很多年在外求學,是見不到老人的。而且在我長大到某個階段后,也不會再偎在老人身邊了。老人碗里盛的什么,我也不會再注意了。所以,老人也許是吃過饅頭的。只不過我一直未見罷了。

我從高中開始,到了市里一所寄宿學校就讀。一個月才會回家一次。而且只在家留一個晚上。所以我和老人的接觸更是少的可憐了,幾乎沒有。只記得每次回家時,只要在街上碰到他,他都會笑著叫聲我的小名,說一句“回來啦”。我則會答一聲“恩”。在高中的那三年里,這甚至成了我的一個習慣。哪次回家碰不到他的話,我心里竟會覺得少了點什么。而他在知道我回來后,會邁著依然矯健的步伐到我家里跟我說這句同樣的話。

在我上了大學后,更和老人接觸的少了。只偶爾和家人通電話時,我會打聽一下老人的情況。知道老人依然和以前一樣,守著幾分薄田度日。在地里的活忙完后,老人會去水庫邊轉,因為那里游人多,可以撿到一些游人丟棄的,卻對老人有用的東西。在合適的季節,老人會到山上挖藥材,割荊條,然后到集市上換些零花錢。村子周圍的山上,水邊都留下了老人的足跡。

我心里對老人是有了一絲惦念的。

那年暑期我回家,卻驚訝的發現老人的房子被拆了。我問家人。家人說老人已經去世了。家人的語氣很淡。是的,村子里有一位老人去世了。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可我聽在耳里卻有種莫名的震驚。我絲毫沒有想到過老人會去世。在我的心里,老人從我記事起就是那個樣子,這么多年過去了,還是。我的潛意識里,老人會一直那樣繼續下去。我忘記了,誰都會消失。老人又怎能例外。

我流了淚。

村里的一個人承擔了老人的埋葬費用。老人生前所住的地方就歸那個人了。那個人在埋葬了老人后就開始著手在那塊地上建立自己的新房子了。

再一次回家的時候,一所新房已經蓋好了,還住了人。那晚,我夢見了老人。在夢里,我又回到了小時侯。偎在老人身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文/瑤人柴 在我以往的故事里,出現過很多人物:已經離世的三叔,外村來的賣糖人,剛娶了媳婦的老三,跟我講故事的李奶奶...
    瑤人柴閱讀 840評論 32 42
  • 雨之島,2017年4月20日 因為是電腦手繪板繪制,跟在畫布上有很大不同,細節刻畫只能實現大概,以后逐漸練習之。 ...
    雨之島閱讀 265評論 0 1
  • 時間定格在 2017年9月6日,那天 菊黃的淡香裹著你曼妙的身姿 不經意亮了我的眼,醉了我的心 半個世紀,兜兜轉轉...
    大智勿小聰閱讀 2,931評論 155 205
  • 《《計算機是怎么跑起來的》》 這本書的定位是:一本科普類入門級的計算機基礎類讀物。本書提出了一個大家“顯而易見”的...
    守住這塊熱土閱讀 837評論 0 1
  •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是人們常說的道理。但是在五千多年前的中原大地,逐鹿發生的那場殊死大戰,黃帝戰勝了蚩尤。如果按成...
    英雄傳記閱讀 93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