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具有意識沒多久,似乎我們就開始,對金錢有了概念。相信我們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對金錢的理解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
我們對金錢有一定具體地了解,大概是從語文課本開始的。 當我們翻開從小學到高中的語文課本,只要是談到金錢的,基本上都是這兩種的思路:
一個思路是:很多人視金錢如糞土,在利益面前,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背叛國家,不貪污受賄,在道德上簡直就是一個完人。
比如:文天祥,什么面對金兵給予的高官厚祿,金銀榮華富貴。完全不為所動,只求一死,來報效祖國。然后,每個老師都會對文天祥歌頌一番,告訴大家在國家利益與金錢富貴面前,一定要不怕死,有骨氣,視金錢如糞土,堅守自己的道德情操。
另一個基本的思路是:金錢是丑陋的,金錢是罪惡的,賺了太多錢的人,一般都不是什么好人。這方面的代表人物就是封建地主和資本家。
比如:杜甫的千古名句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這些擁有金錢的人,是多么的不仁義,完全不顧老百姓的死活,金錢是多么的丑惡,一定不能擁有太多的金錢。
再比如,那些封建社會的地主、官員,就會欺壓百姓,搜刮人民的錢財。他們的金錢都沾滿了人民的血。
漸漸的,我們開始長大,發現好像不對啊!金錢好像是萬能的,我們可以買好看的衣服,有了錢之后,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們開始不相信書本上的書的,有些人就開始懷疑,文天祥這種人一定是腦子有問題。
再后來,我們進入青春期,金錢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地位。甚至連以前還沒有懷疑的那些孩子,也開始對金錢產生崇拜了,因為,他們發現,有的時候,如果家里面沒有錢,自己連好一點的高中都沒得上。這個年紀,虛榮心漸漸產生,大家發現,沒有金錢,那些好點的名牌衣服都買不起,更不用說那些好一點地手機和電子設備了。這時候,他們發現沒有金錢,在同學面前根本抬不起頭。
平時,就連父母都會不斷地敲打我們,好好學習,將來才能賺錢,否則將來就....,沒錢,一輩子就會沒出息。有時候,有些家長,甚至還會指著那些遠處的農民工或者城市的垃圾工,如果不好好學習,賺不到錢,將來你就要干這個。
從此,我們對金錢的崇拜,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境地。就這樣,我們一直仰視著它, 并且我們那顆仰視的頭顱越抬越高。
由于我們很小的時候,還處于一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我們父母對我們金錢觀的灌輸基本上就這兩種:
1,要節儉,不要浪費。節儉是美德,不要亂花錢。2,好好學習,去賺很多的錢,賺很多的錢,將來就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
所以,我們這些年輕人,當我們大學畢業,走向社會的時候。我們并不知道,這一塊錢,一百塊錢,對于我們的意義是什么。
然而,很快的我們就到了物質豐裕的年代。我們這些在一個節儉的社會上成長起來的人,當我們成長為一個 中產階級和一個以消費為主的豐裕社會的時候,我們卻不知道如何花錢了。我清楚的記得大學的時候一個教授講過的一句話:
銀行是什么?銀行就是把那些不會花錢的人的資金聚攏來,給那些會花錢、能花錢的人去花。
大學之前如果聽到說某某不會花錢,一定百思不得其解,心想如果給我錢,我將先去買什么,再去買什么,.....最后才發現,這不叫會花錢,這叫浪費錢,甚至可以說是在糟蹋錢。
浪費錢誰都會,但要做到真正會花錢,是要學習的。花錢,是一門技術含量很高的事,不是我們天生具有的。
然而正是由于,我們沒有意識到,花錢也是需要學習的一件事,當然,我們的父母更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所以,我們從小就缺失這方面的教育。
在今天中國,大多數人都在仰視著它,高高在上,瘋狂追逐,高不可攀,很多人甚至不擇手段了。還有那么一部分人鄙視著它,像以前那樣,看待有錢人,就把他們當成窮兇極惡、人面獸心的惡人,一種仇富心理,不由而生。
這些金錢觀都不是我們應該有的,面對金錢,首先我們不應該覺得它臟。我喜歡羅胖說的一句話:
這個時代,最有尊嚴的活法,就是光明正大的賺錢。
其次也別覺得它就是一切,有了它就可以擁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