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雨是???,說來就來,不分晝夜地飄灑滴落。秋雨綿綿,一場雨一場寒。下雨的時候,總想起孫燕姿的那首歌:
天黑黑,欲落雨……
“落雨”這個詞很好聽,好像一滴水猛地落入大地之上,如若落入池塘,必然濺起一些水花。國人似乎很喜歡用出生時的天氣給新生兒命名,我有兩位表叔小名分別叫“雨”“雪”。同學、朋友中,叫這兩個名字的也不少。劉醒龍的《天行者》中,有兩個支教者,一個叫夏雪,一個叫駱雨,兩人的出現正好跟天氣相關。
普通話里的“下雨”一詞,不同方言里有不同的說法,甚至不同程度的雨,也各有專門的稱呼。
語言,需要交流,方能保存,進而提升。少有練習的機會,我的家鄉話已經大不如前。有時聽鄰居家的小輩們說話都覺得有趣,那么貼切的詞匯,怎么我就想不起來呢?對于下雨,我所知也不多。來個對話感受一下吧——
——燕兒里訌黃恁那里下雨了嗎?俺這里下的可大了!
——真的???俺那里就蒙松了一陣。
翻譯成普通話就是,昨天晚上你那里下雨了嗎?俺這里下的特別大。真的???俺那里就下了一陣毛毛雨。如果按正常語速說,外地人還真有可能聽不懂呢。meng song這個詞,就是毛毛雨的意思。下毛毛雨了,也可以直接說:meng song了。春天、秋天的雨,牛毛似的,更適合用這個詞?!翱禳c走吧,meng song緊了?!笔鞘裁匆馑寄??猜猜看吧。
夏天,烏云密布,雷聲轟隆,眼瞅著就要下大雨了。各家各戶忙著收衣服、抱柴火,把院子里的大小東西都收拾到屋里去。誰喊了一聲:“哎,嘀嗒了!”人們的動作更快了。說話間,黃豆粒那么大的雨點子砸在你頭上、我頭上。這個“嘀嗒”就是形容下大雨點兒的雨,這樣的雨往往是暴雨的前奏,或者是暴雨的尾聲,一滴一滴的雨水,你是你,我是我,你落在水洼里了,我還在半空中,干脆利落,絕不粘連。
天上落這樣的雨點兒,婆婆說是“丟雨了”?!皝G”這個字更生動形象,好像這雨珠兒是什么人從天上丟下來的一樣。也許是仙女吧,跪在一個大盆邊上,盆里裝滿了圓滾滾的雨珠兒,只待管降雨的神仙一聲令下,仙女們就輕輕地拈起一顆顆雨珠兒,往人間丟來。力度不夠的話,就用雙手去捧,把一大把雨珠一起丟下來。噼里啪啦地,雨珠兒蹦到荷葉上,跳到田野里……
沒有方言基礎的孩子,體會不到這些詞語的妙處,只能去摳普通話詞匯的字眼,非要弄明白“傾盆大雨”“瓢潑大雨”和“大雨如注”哪個雨更大。如果有一天,所有的孩子耳朵聽的嘴里說的都是普通話,那我們寶貴的、動聽的方言,還有誰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