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到縣城讀書后,得兩三月回家一趟。那時,農村人不重讀書,我們這方圓十里地,在縣城讀高中的,唯我一人。《易》云:“一人行,則得其友。”人于孤單時,多想有個伴啊。
? ? ? ? 冬季,天短,黑得早。放學時,已是沉沉暮色。北風呼嘯,寒氣逼人,頓生一種末世情緒。
? ? ? ? 那時,縣城到鄉集上,不通汽車,回鄉的學子只有八面漏風的三輪柴油車可乘。天黑了下來,雪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路變得很滑,土司機的眼睛不時被雪水迷住,所以車子開得很慢。到集上時,勤快的人家已吃了晚飯,關門閉戶,生起了爐子。我披了件備好的舊上衣,徒步鉆入雪雨中,急著朝家的方向趕路。
? ? ? ? 雪光的反照,能見度明顯好得多,可見道路的輪廓,還有路旁的樹木、田野及不遠處的村莊。可是,第一次獨自夜行,還是具有恐懼感。
走過四五個村子,身上微微冒汗,倒不覺著冷了。雪暫停,風卻大了起來。我掖了掖衣角,繼續前行。前面的村莊叫小羅集,卻是個大村子,有一千多人口人家。那時候,農村尚未通電,遠望村里,早已瞎燈黑火。只聞一兩聲干澀的狗吠。
? ? ? ? 過了小羅集,是一片曠野。這里,是三縣交界處,方園三四里路沒有人煙。路邊有一個百年亂葬崗,打小就聽老人說了很多孤魂野鬼纏人的故事。想到這,不禁毛骨悚然,倒吸一口冷氣。
? ? ? ? 我的童年,是由鬼故事喂大的。詩人臧克家在《村夜》里寫道:“太陽剛落/大人用恐怖的故事/把孩子送進了被窩/再捻小了燈/強撐起萬斤的眼皮/把心和耳朵連起/機警地聽狗的動靜……”這首詩逼真地描寫了當時村莊的單調、落后卻并不乏味的夜生活。
? ? ? ? 小羅集與徐家洼之間,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小河,村人叫它黑河。那片亂葬崗,就位于黑河南岸。許多年來,小孩夭折的、逃荒客死的、病餓死的、溺水死的、上吊死的、服毒死的等,不計其數。鬧鬼的故事,一代一代地傳下來,多如牛毛,活靈活現。
? ? ? ? 祖父的一個經典鬼故事是這樣的:
? ? ? ? 過去,有一個賣馓子的老漢,一天中午蹚水過河時,突然簍上的鐵秤砣掉入河中。他正要彎腰去撈,只聽咕咚一聲,那秤砣奇跡般地漂了上來。老漢心想:“壞了,今個遇見鬼了!”又想,不能用手去拿秤砣,否則的話,就會被水鬼拽入水中,那樣就沒命了。于是,靈機一動,說了一句:“秤砣,你等一會兒。等我把馓挑子放到岸上,再來撈你。”可等他一上岸,啥東西也不要,赤著腳板一溜煙跑得沒蹤影了。
? ? ? ? 這個故事,反映了人類的機敏,告訴人們不必怕鬼。雖然讀書多年,基本算是無神論者,潛意識中卻存有“自嚇自”的心理。
? ? ? ? 想著,走著,不覺接近了亂葬崗。周遭狂風怒號,腳下是咔嚓咔嚓的脆響,不見人影,無有光亮。忽聽“嘎——”一聲長嘯,發出了“撲楞楞”的一陣巨響,驚得我頭發倒豎,差點摔爬下。原來,有一只墳地宿夜的老鷹,被我驚醒!
? ? ? ? 急中生智,我想了一個自欺欺人的法子,扯開嗓子,吼起了《牡丹之歌》《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在希望的田野上》《北國之春》等一大串歌曲。外面的世界,像與我沒任何關系,與我有關系的只有歌唱。放聲高歌,使我忘掉雜念,不知不覺中已來到村口。可愛的“阿黃”,親熱地搖著尾巴,前來迎我。是“阿黃”把我引到三間瓦房前。
? ? ? ? 半夜了,全村唯有一戶人家的門前燈還亮著,擰到了小火頭,就是我家的那盞老式舊馬燈。
? ? ? ? 進門,母親心疼地說:“兒啊,飯蓋在鍋里,快趁熱吃吧!”弟弟妹妹們等著大哥回來,都沒睡呢,圍坐火盆邊烤手。我責怪父親說:“知道我這個周末回家,也不接我一下……可把我嚇死了!”父親滿意地瞧著業已長大的我,一言不發,只是哈哈地憨笑。母親接過話頭說:“你爸才放心呢!多咱就說,你聽,一頭老叫驢叫喚著回來了。”逗得全家都樂了。
【東方煜曉《徐家洼紀事》系列散文之一《走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