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室友小Z和男朋友分手了,那天她失魂落魄,紅著眼睛把手上的空紙杯撕成一片又一片。
接下來好幾天她都宅在家里,也不去工作,一天到晚躺在床上聽悲情的音樂。
我說,你總這么下去也不是辦法,總要調節(jié)好情緒好好生活。
于是她去旅行了,一周后回來整個人煥然一新,從瘋瘋癲癲變得冷靜沉著。
我問她,你這是怎么了,性格轉變的那么大?
她神秘的一笑,悄悄的告訴我,那是因為她看到了樂山大佛。
我想,也許旅行是情緒最好的解脫。
2.
同事崔毅在公司是渠道部的骨干,手頭上維系著上各個地區(qū)上百家中小客戶,總是出差四處奔波。
有天家里孩子得了猩紅熱,時不時請假醫(yī)院公司之間來回奔波,每次下午趕回公司看得出他一臉疲憊,到了月底他的業(yè)績考核連基準線都沒到。
接下來的一個月他依舊情緒低落,又連續(xù)丟了好幾家老客戶。
我說,你總這么下去也不是辦法,總要打起精神好好工作。
他說,生活好累,這次孩子生病他和老婆積累了很多矛盾,老婆抱怨他這樣在公司奔忙家里什么事情都顧不上,最近一直吵架而且還分居生活。
后來他帶著全家去旅行了,一周后回來整個人煥然一新,還和上級溝通在渠道部做了一次客戶資源整合,并出了策劃方案在核心區(qū)域建立分銷代理機制,從此他幾乎不用再出差。
我問他,你這是怎么了,從哪里學來的這么周密的工作改革?
他神秘的一笑,悄悄的告訴我,只是因為同行的游客有位做咨詢的老哥。
我想,也許旅行常常是改變的契機。
3.
而我的男朋友也有一個故事,北漂之前他一直生活西北在蘭州,畢業(yè)之后和朋友一起合伙做了一個小生意,賣些電腦配件。隨著電商的崛起,生意也越來越不好做。
本來他畢業(yè)那會一直想去大城市探索,可是遠離家鄉(xiāng)他缺乏勇氣,沒有朋友沒有幫助怕混不好生活。
他有個愛好,就是騎摩托車,國慶節(jié)七天他決定獨自騎行到西安,去體驗一下長途跋涉。
一路跋山涉水,到了西安卻依舊不過癮,更加寬廣的視野和不同的文化風情,給他帶來了強烈的沖擊。于是他想一直騎行到北京,北漂不了至少去看一看。
就這樣他穿越了大半個中國來到北京,然而卻再也沒有回去。
我問他,當時你怎么了,怎么突然就變得毅然決然?
他神秘的一笑,悄悄的告訴我,我看了大半的中國,突然又想去看全世界,也許在北京發(fā)展才能達成我想象的生活。
說完之后,他情不自禁的唱起了樸樹的《平凡之路》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
我想,也許旅行讓我們追尋到真實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