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不知三月的春風能不能洗去11月的寒雪。作為初次步入大三的我,接受了人生第一次的家教,初體驗:錢不好賺。這個道理是我步入大學就知道的,卻也是我討厭理解的定義。高中被父母告知大學如何好,老師眉飛色舞的說大學如何自由快樂,來了才知道,大學,兩個坑,頹廢,和在頹廢的路上。我身邊的同學,朋友,有努力的,有奮斗鉆研的,然,10個人當中,我所看到的只有一個。曠課,撒謊,攀比,追求物質,改變世界觀,變成自己不認識的人,這些都是我在現在的環境下看到的,也改變的。不知道以前的自己,別的大學,老師的眼中我們是什么樣子,我看自己,成了執著掙錢的人。全然忘了,物質的追求,抵不過精神的滿足。現在,同學們都很努力,不是學習,是賺錢,兼職,打工。而這些活,成了20世紀以來我們大學生的代名詞,回家家長會問你在學校有沒有兼職,你是大學生要兼職學點經驗,掙點錢。親朋會問,大學你打點工,為你父母減輕負擔,你看誰家孩子都已經自己賺學費了。朋友會問,你們學校兼職好找不,掙得多不多。最后的最后,我坐在圖書館,放下手中的書,對自己說,錢,很重要。
? ? ? 過去的兩年,零零星星我也經歷了不少工作,傳單、銷售、模特、服務員、促銷、甚至教育方面的工作,會因為工資低而傷心,會因為工作累而想放棄,可最后都被那少的可憐的工資而打敗。我會問自己,值嗎,大學生了,干這種活,腦袋中會有一個聲音告訴我,值,學習的目的就是有高知識,高起點,最后,掙更多的錢。不知道這種心里反應是社會給我的,還是我自己瞎琢磨的,可結果是一樣的,不是我自己的,是在我的人生經歷中得到的。所以,在大學,大一開始,我就開始了別人知道的通理,兼職,掙錢。再苦再累,我都得接受,因為我想拿到這份工資。雖然這讓我始終覺得大學,我來了,卻沒有帶走什么,至少目前,我什么也沒有得到。
? ? ?為什么說,不喜歡錢,是個定義。從小家里就是經商,看著父母起早貪黑的進貨賣貨,送貨和討人家的不待見,如白菜一般被商戶議論和丟棄,似乎一點尊嚴都沒有,那時候不懂事,但心里總是會不太開心。那時候的自己覺得,家人沒有好的地位,因為沒錢。大一點,父親身體不好,長年生病吃藥,親戚很多人不待見,包括自己曾經很在乎的親人,都讓自己寒了心,關于錢。來了大學,很多同學家里有錢,沒事就出去大吃特吃,曬朋友圈,旅游,曬圖,更是一波接著一波。首飾,由裝飾品變成黃金白銀,男女化妝品,一個比一個用得高檔,服裝生活方式,都是一副高姿態。更甚至于自己曾經努力學習想得到入黨的機會也被有錢的關系戶輕而易舉的拿到。當然這無關憎惡,只是羨慕,所以在乎,所以討厭。
? ? ? ?現在的社會情況也告訴我,權利,等于錢,關系等于錢,利益等于錢,什么都和錢有關,為什么?秘書專業課上曾經說過,一個人的禮儀和裝扮是她莫大的資本,那么,資本的源頭是什么,從小的金錢培養,從小的教育在線,這一切的一切,終歸都是離不開錢。
? ? ? ? ? ?文章的結尾,我想說,不關于錢,關于社會,關于人生觀。錢觀念的源頭,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