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普通人,擁有樸素的智慧——《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上)

書名:《把時間當作朋友》

摘抄、感悟、行動:

1.“你的大腦并不是你,你的大腦是(屬于)你的大腦。盡管你用你的大腦思考,好像它也在指導你的行為,但是你要明白,你的大腦不應成為你的主宰,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腦——分清主仆很重要。……美國科學家約翰納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是歷史上第一個廣為人知的用自己的精神戰勝了自己的精神病的人。換言之,納什通過掙扎學會了控制自己的大腦,不再被自己大腦中的幻覺所控制。……這就是所謂運用心智獲得解放。不再讓自己跟著感覺走,成為大腦的奴隸,而是翻身做大腦的主人?!眕16

前段時間,和幾個讀書群的朋友聊天,談起某位年輕風云人物自殺身亡,大家紛紛感到惋惜。我舉了一個例子,當年楊絳先生被批斗,頭發被剃掉,當晚,楊絳先生編了一頂帽子,第二天照常出去干活,泰然自若。我的想法是,總有一些人可以讓意識遠離痛苦,保留自己的心,熬過最艱難的歲月??吹嚼钚砝蠋煹恼撌?,更是肯定了我的想法,做自己大腦的主人,讓自己快樂一些。

2.“一個人的心智就是其過往獲得一切知識及經驗的總和(包括基于這些只是和經驗造就的思考昂方法、思考模式)?!斠粋€人認知一些列正確的道理后,可能會將心智開啟,但有的時候(甚至更多的時候),結果可能完全相反?!哉f,心智這東西上不封頂、下無保底。心智一旦開啟,就可能因為學習而像病毒一樣瘋狂發展,于此同時,學習能力也會相應地大幅增長?!眕18

這一段讓我想到心智未開的孩子們。有時我們大人跟孩子分享自己的經驗,希望孩子規避一些風險,道理都對,但孩子未必能懂。那是因為我們分享的經驗不在孩子的掌握之中,除非哪一天孩子大了,體驗到我們說的狀況,也許恍然大悟當初我們說教的用處。心智一但開啟,便有了新的思考方式,新的看待角度。

3.作者當年喜歡學校的一堂計算機課程,當時需要支付10元費用,在當時可是一筆巨資。第一天試聽課人滿為患,第二天只有五個孩子交了錢。后來得知,作者的父親抱著“多學點東西總是好事兒”的心理,讓兒子學了課程。當時沒看出什么,卻在若干年后,當作者要編寫一本書的時候,用到了當年學到的知識,這本書累計給作者帶來了超過100萬的收入。p22

我的感受是,每個父母通過自己的心智來判斷孩子學習的內容,但由于既往經驗不足,不能合理判斷孩子的興趣,厚此薄彼時有發生。但至少可以做到一點,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盡可能讓孩子多去嘗試,尤其孩子非常喜歡的事情。拿我們女兒來說,她非常喜歡皮具制作手藝,比較花時間,看上去這件事和學習并不相關,在大家通常認為下可學可不學。但通過觀察,女兒非常喜歡手作,而且認真細致,很有成就感。我也會抱著“多學點東西總是好事兒”的心思讓她多嘗試,只要她開心就好了。

4.“盡管很多書籍中都已經花費大量的篇幅去論述為什么要學習(某項技能)?不知道那東西對自己有什么用,恰恰是一部分人(等多一些)決定不學的原因,同時,也是另一部分人(更少一些)決定去學的原因。”如果把前者稱作乙,把后者稱作甲,審視一下自己,再觀察一下身邊人,你就會發現:像乙一樣的人比較多,比像甲一樣的人多得多。人們通常認為,恰當的邏輯訓練能夠提高一個人作出正確選擇的幾率??稍谏鲜銮闆r下,大多數邏輯都無能為力。……看穿著一切,擺脫自己的局限,需要心智的力量。p26

這就是昨天我提到的關于成人用自己的心智對孩子分享人生經驗,孩子未必達到同樣高的心智水平,所以理解不了。我們有時候也無法理解父母所要傳遞的經驗或者道理。再舉一個例子,我一直堅持學習英語,很多人問我,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什么,我說喜歡,對方會問,沒有目的的學習,就是在浪費時間。我反思了很久,我為什么學習英語,而且堅持了一年多的時間,我還是喜歡,或者喜歡將英語學習當做一種聽新聞的方式。而學習的過程中,偶然用到英語帶來的彩蛋,也讓我樂不思蜀。人總要面對一些未知,也無需事事想得透徹,堅持即可,時間會給與答案。

5.“一方面是自己的欲望無限,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是自我滿意度的不斷下降——這就是人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的根源。出路肯定存在,但這出路只有一個起點——接受現實。告訴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時間,我沒辦法一蹴而就?!眕33

根據書中所示,一個人的一生各個階段的滿意程度和其年齡分布可以連成一個U型曲線。人對自己的滿意度從15歲開始持續下降,一個人開始了解自己在世界上微不足道,進而開始在所謂的理想和扭曲的現實中拼斗、掙扎。越是浮躁,就越是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有一段時間我逐漸積累的時候被大家誤解,以為我“不敢面對機會”,實際上我是太清楚自己的狀態——不是來自于外界評價,是經由我的心智考量的現狀。也許我會因為蓄積力量錯過一些機會,那也是必然的,我不會現學現賣,做曇花一現的事。即便最后可能一事無成。

6.“積累多的人之所以穩健,是因為對他來說,我要的欲望可以用我有的東西來滿足。即便我有的暫時不夠,他也能借助已經擁有的足夠的努力和勤奮(抑或投機取巧的方法和經驗),只需假以時日,定能如愿以償。一但得償所愿,不僅我有的更多,我要的也更容易獲得,如此形成良性循環?!眕35

不知道我算不算穩健的人,心態還算不錯。這樣的年紀,已經過了三分鐘熱度的時候。做事情有目標,有步驟,有節奏,也很少攀比。其實心里想攀比,但是攀不起,一但平衡的狀態傾斜了,需要調整很長時間,索性不看不問,走自己的路。今年開始有明確的目標,也在堅持每日讀書筆記,希望看到一些不一樣的呈現,給自己一些信心,靜待花開。

7.“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有那種非常不現實,又極其脆弱的完美主義傾向,他們不現實,是因為他們不懂?!@些人所說的做不好,其實是不能一下子做好,但問題在于沒有什么事情是一下子能做好的,所以,我他們這個也不錯,那個也不做到最后已經不是不做一些事情了,而是什么都沒做,什么都不做,結果一事無成?!恍┱嬲齼炐愕娜艘矔粍e人稱作完美主義者,事實上這種描述并不準確,比較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他們是有能力做到更接近完美的人,而且他們一直在努力。”P39

我一直提倡的先完成,再完美就是這個道理。想好了就開始行動,至少比原地踏步更接近目標的實現。我不是完美主義者,經常偷懶讓自己敷衍的過了,也許正是這份難得糊涂才讓我堅持一件事情比較長久。重點是堅持,偶爾放水是可以接受的。

8.“為了進步,我們必須忍受一定的未知。首先我們要承認自己不可能全知全曉。其次我們要了解未知分為兩種,一種是永遠不能解決的,另一種是在遇見可預見的未來,也許能夠解決的?!覀冎荒懿粩鄧L試著適應,在未知中不斷前行,如果不能接受這個現實,就無法忍受未知的存在,也會平添無數的焦慮,焦慮是導致時間浪費,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當人處于焦慮狀態的時候,甚至可能出現一切理智都被清空的情況?!粋€相對有效的策略是,當有問題解決不了時,可以先把它記下來,然后繼續前行。不一定當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因為什么由頭,他們之中的一部分就突然有了明確的解決方案。當然可能性最大的原因只有一個,你一直在前行,你一直在積累,你一直在成長,所以都有了答案的那一刻,你不再是當初無能為力的你,你已經重生?!盤43

個人感覺寫日志的習慣很有必要。通過梳理每天的生活,記錄一些疑惑和收獲。假以時日重新審視那些疑惑,可能在前行中已經獲得了答案。忍受未知,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執著某件事,先放到一邊,人生沒有那么多為什么,相信自己的選擇吧。

9.“世界上80%以上的職業并不過分依賴天分,更可能甚至幾乎只依賴積累。天長日久,這個人在當前的職業中,將逐漸落后于那些認真做事的人,但此時他不會因為自己的落后而奮起直追,反過來個可能是把反正我的夢想不是這個當做借口?!切┧^夢想職業中拼搏努力的人,在這段時間里已經積累了無數的經驗,磨練出他們在圈外無法想象的各種能力,就算有一天這個人有足夠的運氣,進入了那個他夢寐以求的領域,結果可能還是發現自己一無所有,毫無競爭力,這個最后不過是一切清零從頭再來?!?/p>

這一段振聾發聵,反思自己,我曾拿不擅長工作領域當作借口,因此錯過了很多積累的時間和機會。意識到這一點那天我想了很多,一個優秀的人可以在任何枯燥的事情中找到樂趣,并堅持下去。不論是不是夢想職業,還是要認真完成,這是最起碼的職業準則,逃避是無用的。如果真如作者說的那樣夢想照進現實,如何面對失去的時間呢?

10.“心懷夢想的時間越長,它的沉沒成本就越高。很多時候對很多人來說,所謂夢想也許只是陷阱。許多年來,我曾見過身邊不少的人,一點一點被他們珍愛的夢想會掉。越是不滿現狀,擺脫現狀的欲望就越強烈,而這種欲望會讓一個人最終迷失方向,因為無論是誰,從本質上看都無法擺脫現狀?!邮墁F狀才是最優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好,用什么都用好。不要常常覺得苦(就會讓人忍不住顧影自憐,浪費精力與時間),而要想辦法在任何情況下找到情趣——快樂是一種本事。這些年我遇到的優秀的年輕人,幾乎都有這樣的特征:他們很少對現狀不滿(可能是他們的優秀,使他們難以覺得不滿吧),他們熱愛自己的生活,他們相對更不在意外界的影響,他們更專注于做事,而心無旁騖,他們身處良性循環之中,當然他們也因此每時每刻都在進步。p46

夢想的沉沒成本,確實沒有考慮過。有一段時間總盼望退休,其實在逃避,感覺自己被捆綁住了,無法伸展——現在理解,是被自己的思想捆綁住了。因為工作時間較早,年紀不大,工齡很長,心里長出了疲憊的繭。去年走出來,最大收獲是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尋求答案的時候固然辛苦,但由于孜孜不倦,看得到的清晰目標,讓我感受到自己的持續前行,這對于一直推磨的自己有特殊的含義——走起來,哪怕晚了一點,也不要再維持現狀了。事實證明,自己的努力也帶動了身邊的家人。女兒的肯定和同行給了我信心。去做自己認為對的,時間自會給予答案。

11.“速成絕無可能、只有付出才有收獲、完美不存在、未知永遠存在、現狀無法馬上解脫、完美永不存在、未知永遠存在、現狀無法馬上解脫,都既清楚又簡單,你必須要接受——不僅要接受,還要牢記;不僅要牢記,還要堅信,不容半點動搖?!ㄟ^不時地記錄、思考與反省,你會越來越善于甄別那些不現實的念頭,進而擺脫它們的影響。這就是差別?!眕51

我總是在忙碌一陣子后提醒自己的思想別“走”的太快,曾經模糊的以為這是我的不自信,后來發現也許有些不自信的因素,但那不是主要原因,我其實對自己的狀態有清醒的認識。所以我時常提出“水到渠成”的理論,那也是能說服我自己堅持行動的理由。

12.完成一個任務實際花費的時間總會超過計劃花費的時間。因為人們做事時的真實境遇:一旦開始,就會發現意外接踵而至。這需要我們體現分辨任務屬性——它是熟悉的還是陌生的?有些任務是熟悉的,以前做過的,你清楚任務每一個環節,這種情況下正確估算完成任務需要的時間是很容易的。然而,有些任務是你所陌生的,俺么之行過程中就會遭遇各種意外。只有將任務屬性從陌生變為熟悉后,才可能順利解決這些意外。p56

這一觀點是作者用來說分解計劃不夠,還需要拆解計劃說的。而我延伸到另一個層面,正因為不熟悉,所以意外發生比較頻繁,讓我們感覺難上加難,或者因為延遲或無法完成任務而否定自己。這一切是因為錯誤的預判造成的,當然,中間還有一些心理因素,比如考慮太復雜,不自信等。換言之,我們將陌生變為熟悉是必然過程,其結果也必然是相比較之前越來越熟悉——越來越順。所以還是需要忍耐啊,別無他法。

13.“人是一種很有趣的動物,在自己做對、做好之前,通常已經了解做對、做好是什么樣子。于是,無論能否做對、做好,人都覺得自己有能力判斷別人是否做對、做好。所以,盡管自己不怎么樣,卻可以振振有詞、理直氣壯地評價別人做得對不對、好不好。這樣看來,一個人一旦開始認真做事,被嘲弄、被恥笑的幾率將遠遠高于被夸獎、被鼓勵的幾率——這幾乎是肯定的?!眕57

這一段戳中很多人的現狀,你很認真的做事,卻遇到不曾想過的評價。評價比認真做事來得快,而且看上去更高級——潛臺詞是我沒這么做,所以我也不會錯。這也提醒了我自己,在孩子做事行之前別提前唱衰,忍住評價,即便是坑,也得讓孩子自己走。

14.“合理安排時間應該是這樣的:迅速做完簡單的,把節省出來的時間放在困難部分的處理上。然而很多人會下意識地回避困難,于是乎,他們的時間安排是這樣的:用幾乎全部時間處理簡單的那部分,以至于困難的部分,干脆掩耳盜鈴,視而不見,暗地里希望困難自動消滅……”

這段解釋了很多人忙而沒有效率,實際上是用全部時間做簡單的事,用各種借口拖延做困難的事情。其實對于做事情的順序,我還是比較推薦先把困難的事情先做完,給心理減負,用輕松的心態處理簡單的事情,效率也會隨之提高,更重要是對自己有信心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