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曾在她百歲時發表過一篇感言: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作為一個女士,能被世人給予先生尊稱,足可見楊絳先生的文學造詣及人品格局。但是,這位極優秀的女士百歲感言說: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要不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斗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為什么要分享楊絳的百年感言呢?那是因為,前幾日,我經歷了一場被構陷。這段感言啟發了我,放此分享下。事實上,我也不是第一次經歷被構陷,只是,這次太過意外,并且構陷太過離譜、毫無預兆,我,特別委屈、窩火。在當時我就編輯了這么一段話:你永遠學不會這個世界的規則,你也永遠玩不好這場名利的戰爭,你不懂得殘忍,不會虛與委蛇,又太過認真。你以為,你善良就能獲取善意,你以為,你真誠就能贏得真心,你以為,你認真就能得到回報。你看,都是你以為而已。
一看文字,就知道當時我有多灰心,事實上,我當時只想找人對質,且特別想離開傷害我的群體。
但是,現在想想,這些算什么事,根本沒有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影響。有得有失,至少在這件事情上,你也認識到身邊一些不值得在意的人以及那些關心信任你的人。
心情平復后,我開始反思自己:為什么會生氣?為什么委屈?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社會評價,什么意思呢?人出生后,因為個體的弱小,導致了人的依賴,依賴意味著需要他人。舉個易于理解的例子:一個孩子,教師可以使用的手段很多,社會評價就是一種,或者肯定,或者否定。通過觀察,當我發現某個孩子極需要被肯定,被肯定的效果特別好,我便會在特別的時刻抓住他的閃光點,讓他產生自我存在感及自豪感,感覺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同時,在他的可進步處利用他的閃光點激發他,達到一定的發展。在例子中,我作為教師,對這個孩子的肯定就是一種正面的社會評價。當然,每個人還會經歷負面的社會評價,比如:當孩子發生斗毆的時刻,老師、家長的憤怒及警告批評就是負面的社會評價。社會評價是一種激勵個體努力,或者改正錯誤的方式,家長或老師們試圖用評價約束孩子,習得社會規則,使一個自然人成為社會人。只是,現在社會,都比較崇尚正面的評價,很少有人經歷特別負面的評價,我就是一個從小經歷正面評價的人,因此,當我以及這些孩子長大后,經歷負面評價時,玻璃心的本質就出現了,就如楊絳老先生所說: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都集中在某個人身上。所以,我就問自己,你憑什么受不了?這世上有好人,就一定有壞人,憑什么大家都相信你,理解你,愛護你?是你自己錯誤地定義了幸福的概念:別人越喜歡我,我就越有價值,我便越幸福。把幸福寄托在別人的態度上面,因此,當別人推開我,我這個個體就在社會關系里失去了平衡點,個體迷失了自己。但是,你忘記了,這個“別人”的個體,是善惡兼并的個體,不值得你來判別自己的幸福與否。
所以,你要知道:生活有望穿秋水的期待,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欣喜,無人背后不說人,無人背后不被人說,就像杜薇薇在《放棄我,抓緊我》里說的一樣:那些等著看你出糗的人,總會找到理由:你說你找個有錢的,他們會說你傍大款。找個沒錢的,他們說你倒貼。你找個年紀大的,他們會說你戀父,找個年紀小的,他們又會說你老牛吃嫩草。找個丑的吧,他們說你眼光獨特,找個帥的,他們又可憐你天真膚淺,只看臉,就算你找到一個完美的,他們心里面還是期待著你老公出軌。你看,你總是做不到令所有人滿意的。
但是,從這個概念中,我發現了一個道理:人際關系的狀況,社會成就的狀況與一個人的幸福感息息相關。
當一個人被肯定、被贊賞、被關懷、被愛時,也就是當他經歷正面的社會評價時,他就比較容易產生幸福感。而一個人被否定,被拒絕,被構陷,被厭惡時,經歷負面的社會評價,就容易產生厭世及自我否定中。
所以,當你經歷正面評價時,你要感恩,因為所有的正面評價都是對你的恩慈,是一份肯定與信任,但要警惕驕躁,同時讓它化為激勵,更努力地成長。當你經歷負面評價時,要知道,評價的人不一定動機純正,因此,你只要反思這評價是否合乎實際就好,有則改之,無則加冕,不必耿耿于懷。當然,這就如楊絳先生說得:需要鍛煉,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最后,我用一句話激勵自己,也激勵閱讀的朋友你: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