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無人”概念,你會想到什么?不僅僅是失業

繽果盒子剛營業,做為好奇寶寶的大妞就排隊去體驗了一把!

店很小,客人一旦超過五個,轉身都成問題,更不用提在里面拍照留念發朋友圈的人占了80%~~~流動率極低。一不小心店里就亂糟糟的。

當然,這種事在大家習慣成自然后就會提高效率。入目便可見上天入地N個攝像頭~~~而且如果沒掃臉注冊就進門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天貓新零售技術事業部負責人趙鵬說:“‘無人零售店’背后其實是一整套的無人店解決方案,具有整體學習和感知能力的體系,通過多路攝像頭和傳感器融合,加上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深度學習算法,組成的一套完整自感知和不斷優化的智能系統。”

注意,目前成本并沒有降低。

然后新聞中有一句話特別值得注意:

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所長張莉說:“技術在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間還是存在差別的,所以無人超市所運用的技術的成本在研發階段可能比較高,但是當技術普及運用以后,成本就會降下來。

技術和人不一樣,成熟后便能降低成本。而眼見著現在人力成本是越來越高了~~以喜多士為例,一個經過訓練的熟練便利店店員的工資加上加金成本,超過7千~~~便利店的店主一拍大腿,說東西貴?我們24小時營業,成本高啊!

24小時便利店和自動販賣機的多少一般情況下是和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的,尤其是自動販賣機,因為自動販賣機比的是當地的人工成本,人工成本高用自動販賣機做零售才有優勢。

日本自動販售機普及率極高,是一個綜合多方面原因的結果,日本硬幣普及,人力資源較貴,社會整體安全系數高,人們比較遵守規則。很多自動販售機是和附近警察署聯網的,而且街道上遍布監控探頭,損毀機器抓你沒商量。

大妞還記得自動售賣機第一次出現在上海的情形,大妞家的大寶那時把這個當玩具,看到就要試一把。

當時就覺得支付很吃力,紙幣經常會識別不了,來回吞吐幾次,體驗感極差。
而自打支付寶,微信,銀聯等二維碼支付出現,一二線城市的自動售貨機突然變多了,賣的東西也豐富多彩起來,不再只限于飲料。大家的接受度明顯變高了。

每當出現一種新技術必然會連鎖反應地影響到一批產業。也會影響到一批就業人員。

盒馬生鮮的APP收銀模式使“收銀員”完全碰不到錢,他們的任務只是教你怎么用盒馬的APP!

你要說那老人不會用怎么辦?不是損失了一大批客戶么?
你別說,我家母親大人第一次體驗后就催促大妞教她怎么操作!年齡根本不是問題啊!

可預見一旦大家習慣了這種收銀方式,掃碼機馬上會替代掉所有站在收銀臺的“收銀員”。
大型超市的自動結賬是大勢所趨,這省掉的可是幾十號人員工資啊!

這筆帳誰都會算,不是么?收銀員又不是什么高難度的工作?機器收錢還沒不會找錯錢呢!

富士康流水線上,出現大量機器人,劉強東開始用機器人送貨,李彥宏已經坐無人駕駛上了北京五環,馬云的無人超市已經落地。

馬云與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已經聯手宣布:未來幾年,將在全國開展10萬家無人超市。
接著京東也正式宣布:要在全國開設50萬家京東便利店以及大量京東無人超市。無人超市的成本支出,大約只有傳統超市的四分之一。

而大數據行業繼續爆發,店主能對自己的店鋪客人產生前所未有地了解

客人逛超市最喜歡走哪條路線,

哪個貨架客流最密集,

哪個貨架客人停留的時間最長。

店主可以更有效可控庫存,更有效的選擇進貨商品。

平均一個人可以一天管理十家這種無人超市!這對于傳統超市傳統零售行業將形成強大的沖擊!

而無人駕駛所影響到的行業則更多,汽車金融,汽車保險,汽車售后,甚至于泊車市場都會有影響。

你可以僅僅把“無人”看成是市場炒作的熱點。
但從長遠來看,零售業整體也會隨著消費者越來越“多元化、科技化、時尚化”而加快更迭,助推消費升級。

就如大妞在“This time it's different”里寫的。

過去的時間很長,變化很慢,

100年前和100年后的生活并無太多異樣。

但如今,每一天都在發生劇變,

每一天都會新事物出現。

如果說在過去,“變”是不變的主題;

今天,“劇變”才是我們每天面對的生活。


大佬們面臨著又一次改變世界的機會,而普通人則會面對入職門檻不斷提升。
老板付出越來越高的人工成本,必然要求回報也越來越高!

以前行的通的套路以后將不再行的通!

70年代你覺得當個工人,一輩子就穩定了。
80年代你覺得進個國企就穩定了。
90年代你覺得是個萬元戶,或者10萬元戶,這輩子就夠吃夠喝了。
2000年你想如果要有個小煤礦,我就暴富了。

而現在如果你還在工廠,基本是社會最底層了。
而國企98年已經下崗了,
而現在的萬元或者10萬元,僅僅是某些人一個月的收入。
而經濟周期后的煤老板,債臺高筑,變成了赤貧。

人不追隨趨勢,就會被趨勢甩下來!
不管你之前賺了多少錢,有過多少積累,分分鐘就讓你變窮。

不要再報著我有幾套房收租就能一世安好的天真了!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連如今的明星也越來越難當,以前靠張臉就可以,現在要上天要入地還要會自HIGH freestyle。
而一旦過氣了,最后撈一把退休的順序則都是從一線撤到二線,又從三四線撤到五六線走穴,直到走到地圖的邊界為止。

同樣,沒有一技之長、沒有跟上技能更新、沒有競爭能力的普通打工者也會面臨這樣的選擇和遷徙!
這已經不是買得起房買不起房的問題?
而是哪個城市能讓你有存在價值的問題?

未來的你會在哪里?


公眾V:愛美麗大妞愛思考

歡迎喜歡/關注/打賞。請尊重著作權,轉載前請先簡信取得授權

心理學及瑜伽修習者,專注理財及自我修養提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