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縣市都有烈士陵園,中小學都會組織去祭拜先烈,感恩他們的熱血換來我們的和平,這是一個極好的傳統,要說感恩,還有什么比前赴后繼的英烈更值得我們銘記呢?沒有他們,就沒有如今的繁榮盛世。
然而在商業世界里,陣亡率比真實的戰場要高很多,想想那不足1%的創業成功率就知道這絕不是危言聳聽,那為什么商界的失敗者就不能得到應有的尊敬呢?就因為失敗者不是一個值得記憶的褒義詞?難道前赴后繼的失敗者們對商業的貢獻就不如鳳毛麟角的成功者?我們的媒體難道不應該給這些雖然失敗但敢為天下先的勇者們應有的關注和感激嗎?
這個世界習慣于追逐成功與榮耀,帶著成王敗寇的功利眼光來聚焦那些高高在上的光鮮者,卻不曾想到他們是體現馬太效應的幸存者,而整個社會關注極小概率成功者的認知偏差就是“幸存者效應”,他們并不是常態,只是活下來出現在世人的眼前,英雄值得歌頌,而烈士一樣值得尊敬。
事實上我們的文明更多的是建立在失敗之上,失敗的嘗試給了后來者足夠的數據來醞釀成功,就像一項科研成果的問世,也必然是伴隨著無數次失敗實驗積累的數據,這就是“失敗乃成功之母”的原因吧。
?成功者的故事總是讓人熱血沸騰、激情洋溢,在恍惚中有自己終有一日也可以做到的憧憬,這可能是夢想的源頭,也可能是奮斗的動力,也是雞湯界主要的熬制材料。本文不僅僅是主張失敗者們也應該被尊重、得到更多關注,畢竟失敗總是有原因的,而關注失敗的逆向思維才是我們最應該通過可以練習習得的技能。
成功的雞湯干了一碗又一碗,可失敗的依然是大多數,就是因為導致成功的決定因素要么無法確定,要么就是運氣,還是這兩天強調的成功的本質是概率,如果具備逆向思維,關注研究失敗案例,那么每一個原因都是可能規避的風險,風險越可能被規避,最終走向成功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
關注失敗只是逆向思維的一種應用,正向思維的特點是激情、昂揚、滿懷希望,而逆向思維是冷靜、理智、規避風險,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會表現的沉悶、不溫不火、按部就班。就以減肥為例,正向思維的人會通過看完美身材視頻、圖片,以及參加群組尋求相互監督等來迫使自己完成既定目標;而反向思維的人會指定總體目標分化到每天,自覺遠離一切可能導致任務失敗的誘惑源,他們不相信意志力,只相信規避風險以及嚴格執行計劃累積的力量。
在投資領域,面對同樣一個金融品種或是并購案例,正向思維更多的是關注收益,逆向思維則會關注風險,從而規避。日常生活中,最強烈的是和大多數人不一樣的安全意識,簡單點說就是:正向人想著怎么享受生活,逆向人經常想著怎么擯棄陰暗來享受生活。
可以看到正反思維都有自己的功用,不可偏廢,根據自己的性格可以按照黃金比例來分割嘛,有的就適用于正向多逆向少,有的則相反,不管怎樣,太正或太逆都有失偏頗,跟陰陽相生或非定域性的道理一樣,剛柔并濟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