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要離開家?

講真,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個很沒良心的人。在外面風和日麗的時候其實并沒有過多想到家這個概念。但受苦受難的時候,任何一點關于家的線索,都會讓人翻江倒海的想要回去。

更多的時候,我會覺得這個南部小城非常陌生。

對于從這個小城離開的人,我聽說的故事不外乎A出去發了大財,回來父母和整個家族都跟著臉上有光;B去了國外,終于遠離和擺脫小城種種腐朽;C年紀大了,里里外外都是傷痕,最終覺得還是家好;D白讀了這么多年書,最后還是得回來終老……這些故事背后的說客們,表情總是平淡無奇,有一種判官的自信。而故事里的人,所經歷的種種事故,也不過是別人眼里和口里的故事。

它帶著外地人獵奇的眼光,有著過客眼中標準的淳樸與所謂少數民族風情。他們在夜市和江邊招搖而過,卻從未真正深入這個城市的內里。

有時我感覺它的遲緩與停頓,樓房和草木仿佛從未生長,而是數十年如一日像一幅老舊風景畫般長在那里。街道有熟悉的熱烈的味道,陽光還是很多年前那樣。市中心仍舊是城鄉結合部,散落很多招牌新鮮的理發店、服裝店,而往往它們都價格高昂,好像彰顯著要與大城市接近的野心。這里沒有什么大型繁華的購物中心,只有一些街邊的小店,靠口碑和味道傳承。人們隨意地往街邊一坐,拖鞋是標配,冰塊投入水中,風扇在頭頂呼呼轉著,老板熟練地往涼粉里投入調料,天藍的野蠻,云漫不經心到處都翻滾,而人們熟視無睹,沒有人特地抒情,除了我這種本地的異鄉人。

還有一種時光也是靜止的,但它不是說城市的陳舊與停滯,而更接近年少時擁有的時光。有一天我躺在床上,電視上永遠是新聞聯播聲,媽媽在外面走來走去,聽得到一些細微的響動,像是風聲或者車聲,甚至你可以感覺到,窗外,樓下晾曬的床單在安靜翻涌。還聽得到水聲,時針轉動的聲音,陽光接近金色的質地,從百葉窗涌入。我突然在那一刻被一種說不清的情緒打動,那是一種久違的安靜,不是孤獨與寂寞,它透徹,溫暖,熟悉又久違。時光沒有過去,而只是你過去了。

所以為什么我要離開家,我自己也沒有答案。

年少時是為了野心,不是征服世界,而是企圖聲色犬馬的野心,我堅信自己不屬于市井與庸常,而應該屬于天空與大海。帶著這種狂熱與天真我離開家,卻越來越發現邊界的不可觸摸與復雜。我見到了更廣闊的天空,更美的大海,內心的疆域卻并沒有更成熟與主動,反而是被動地接受這好的壞的一切。

我也討厭自己眷戀的樣子,人在苦難和煎熬中會去尋找家的庇護。我經常立于懸崖之上,卻安慰家人我在平地,有青青水草,人世溫暖。那是真正長大后學會的第一個技能。我渴望安穩與安全,卻鄙夷自己的懦弱。人生來不是為了廝殺,但有時不得不面對惡意,而我只學會了承受,卻尚未學會自我保護,就急于逃避回家鄉這個概念。就像戰事來臨前,臨陣脫逃的懦夫。永遠學不會生存的本事。

是的,這些年我并沒有更好,但卻懂了所謂日常和庸常的區別。有一天我站在某個大城市繁華的市中心,看著周圍忙碌陌生的人群,而我一個人呆呆地佇立,一個孩子笑著奔跑過來,媽媽在后面追趕。其實城市也許都是平面的流光溢彩,而人永遠真實立體。在哪里可以逃脫愛恨與生存繁殖呢?是在這樣一個平凡的場景,突然明白了一個所謂的真相。是的,我所幸我并沒有徹底屈服于人世在我身上刻畫出的卑微與失望,我還有繼續想要看世界的欲望,我想知道自己身上的可能性,但也更加懂得日常的珍貴和神圣。

有一天,如果我回來,我希望是帶著沉穩與堅定,說:我回來了。而不是帶著逃避與那種陳舊的中年式哀傷,說:我回來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