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冬天考了一本書,書名是我們內心的沖突。是心理學方面的書,那時天冷,學校圖書館的空調還沒有開,我在5樓人少的地方看的,看完后的我很憤怒,平靜不下來,老是在想書里面說的話。
? 我從書里看到了我自己,我的類型,我是疏離型,不和你親密也不和你對抗。卻實在是這樣的,我親密過也對抗過最后選擇了疏離。
? 那時我大三,一開學我就去學校外面租了個小房子,一個月300塊。終于自由了,體院的室友天天開低音炮打游戲,從大一打到大三,我大一和他們處的很好,和他們一起打,上課一起去上課,吃飯一起吃,睡覺一起睡,那個玩游戲什么時候睡我們就什么時候睡。
? 大二我開始厭倦了,怎么還是這個樣子,人沒有什么變化但是我們大二了,學弟們叫我學長好不習慣,現在我大三了也不習慣。我買了窗簾,還買了耳塞,那套耳塞我帶了一年。
? 大三開學第一天我就搬了出去,自己跑了4趟,我寢室在5樓。我開始遠離他們了。
大一親密大二抵抗大三疏離,其實我不想想這樣,但是室友真的太讓我失望了,媽的現在搬出去了感情也挺好的,畢竟一起待過兩年。
? 書里說的沖突有很多,作用的結果就寫在一個人上,人的語言,表情,肢體動作,都會有所體現。也不能忽略了外部環境的影響。不同的情境下人會有不同的表現。
? 還是要從人身上找問題,先要了解你自己,是什么塑造了你,看看你所經歷的一切,去感受你有意識認識到的和沒有意識到的。
? 人是很容易膨脹的,期待的結果大都高于自己的實際水平,這是優點也是缺點。如果結果達到了你的期待,你會更上一層樓,沒有達到就會受挫。受挫了就會表現出破壞欲,因為創造欲沒有得到滿足。
? 我感到憤怒,塑造我的那些東西讓我不安,我想干他們。我大三上就是想了解自己,英語6級也不考了,健身房也不怎么去了,那時覺得了解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去回憶你經歷的一切,就是那些東西塑造了你。再往后那種文學方面的書我就沒有怎么看過了。其實這也是文學的書看多的結果,慢慢的就會過度到人文社科類的書,什么心理學啊,它下面還有好些分支。
? 沖突是諸多因素作用的結果,現在我內心的沖突是有的,比如說沒錢,沒房,沒車。我是三無產品。其實我爸給我買房子了,房貸要還30年,前幾天回來他叫姐姐把那房子掛出去給賣了,我爸終于想通了。
? 我考研要考云師大,他就說以后去那邊買房定居,母親身體不好,那邊環境好。我也覺得挺好的,遐想真的很快樂,你真的去做了還不一定快樂,但是遐想一定是快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