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法國新任總統(tǒng)馬克龍的諸多新聞,在我們觸摸得到的各種媒體和平臺,“橫遭”爆棚式刷屏。如此刷屏的原因與馬氏年僅39歲即上位總統(tǒng)之職有關,更與他與自己年長兩旬的高中老師的“愛情佳話”密切有關。
亂花漸欲迷人眼,作為最應該感性也最應該理性的“教育中人”,我們又可作哪些正常而必要的解讀呢?
——古訓: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
——須知師生是“生命發(fā)展共同體”,要想一直當“先生”,務必永遠當學生;
——學會和習慣于換位思考,尊重每一個學生,尤些那些“另類”式孩子;
——如何收獲杏壇上下的職業(yè)幸福:愛教育就是愛生活,愛學生就是愛自己;
——重新認識“有教無類”,重新認識“核心素養(yǎng)”,重新認識“成人成材”;
——更加重視“生命教育”,更加重視“生本教育”,更加重視“素質教育”。
——還有什么?一定還有很多正常而必要的解讀,大家說說,咱都聽聽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