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格局指一個人的眼界、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布局。再大的烙餅也大不過烙它的鍋。只會盯著樹皮里的蟲子不放的鳥兒是不可能飛到白云之上的,只有眼里和心中裝滿了山河天地的雄鷹才能自由地在天地間翱翔!
其實人生的格局就在你怎么看自己,在你所認識的人,在你說的每句話,在你給人的感覺,在你做事的態度,在你經歷的遭遇,在你的每個念頭,在你的所作所為。本書共有48個思考題,幫你更深層地了解自己,從而改變思維方式,調整處事格局。
作者簡介
何權峰?
中國臺灣的“拿破侖”
最貼近人性的心靈勵志作家
醫師兼作家,1995年開始寫作,早期為《聯合報》《常春月刊》《拾穗雜志》等撰寫醫學專欄。隨后,因接觸“心理神經免疫學”(Psychoneuroimmunology),觸發了他對“心靈層面”的探究。于是改變了方向,開始寫一些心靈成長和勵志類作品,目前已出版四十多本心靈勵志書。
在中國臺港澳、新馬、中國大陸等地區擁有眾多讀者。他的筆觸細膩,平易中顯哲理,妙趣中見智慧;對問題有很深的洞悉,不單只是“診斷問題”,同時還提供視野將心靈提升至更高的層次。
目 錄
Part 1 你怎么看自己
發現自己的“天才”?
你看重什么,什么就有價值?
全然接受這樣的我?
人是不能拿來比較的?
你是否放對了自己的位置??
格局,決定一個人的結局?
Part 2 你所認識的人
也許你該換的是朋友?
要看自己的背,而不是讓人狼狽?
你的情緒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
多連結,不打死結?
不管你抱怨誰,罵的都是自己?
你的情感賬戶存了多少??
Part 3 你說的每句話
你說別人的話,其實是在說自己?
口是門,應該把它關好?
你也是催眠師?
你說的,就是你所求的?
我在你面前很想當一個淑女?
多灑香水,少潑冷水?
Part 4 你給人的感覺
你的表情和語調?
只有夠強的人才能弱?
行得直,坐得正?
會說話的人,必然是聽話高手?
空杯心態?
沒有所謂的理所當然?
Part 5 你做事的態度
用愿望克服欲望?
你的時間用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
只差一點,天壤之別?
一切從基礎做起?
以一個可見的目標點燃熱情?
我不是不會,只是還沒學會?
Part 6 你經歷的遭遇
要轉頭,不要回頭?
天下沒白受的苦?
阻止你的,也是讓你起飛的?
你會得到需要的,而不是想要的?
你要接刀刃,還是抓刀柄??
相信自己,希望就在不遠的地方?
Part 7 你的每個念頭
每一個經驗都是從想法開始的?
信則靈?
我就知道會發生這種事?
你看著哪里,就會往哪里去?
與其忙著除草,還不如種花?
對,我會登上梅特隆山的北麓?
Part 8 你的所作所為
習慣不是造就你,就是毀掉你?
你只需要彎一次腰?
再往下想一點?
最好的介紹信?
這就是你和他們之間最大的差別?
你給出什么,就回來什么?
媒體評論
企業家的格局決定企業的結局,企業家的高度決定企業的高度、遠度。
——《財富》雜志主編 吉夫科文
不是你的公司在哪里,有時候你的心在哪里,你的眼光在哪里更重要。
——馬云
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曾國藩
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難道還有其他原因嗎?
——喬布斯
我應為王。
——比爾蓋茨
如果我們想交朋友,就要先為別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時間、體力、體貼、奉獻才能做到的事。
——卡耐基
我們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因為我們關心的是尋找那些我們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礙,而不是去擁有什么能飛越七英尺的能力。
——巴菲特
若要優美的嘴唇,要講親切的話;若要可愛的眼睛,要看到別人的好處;若要苗條的身材,把你的食物分給饑餓的人;若要優雅的姿態,走路時要記住行人不止你一個。
——奧黛麗赫本
大家一起來吧,人生短暫,別管頭發淋濕這樣的小事了。
——希拉里
發現自己的“天才”
你怎么看自己?
如果我告訴你,人對自己的看法是由別人決定的,你相不相信?
自我首先是來自別人的看法,其次是自己內在的主觀認定,但這認定往往也受別人的影響。
有個父親在指導兒子打棒球,在一連幾次揮棒落空后,爸爸對十二歲的兒子說:“拜托,這種球連幼稚園小孩都打得到。”
一位媽媽指著女兒的房間說:“你表妹總是把房間收拾得干干凈凈,你為什么不能?”女兒說:“好啦,我待會兒收拾。”媽媽說:“才怪!你只會光說不練。”
他們都說了什么?他們說你很邋遢;說你腦筋轉得快;說你穿裙子好看;說你身材像水梨;說你反應遲鈍……持續地收集這些意見,最終就形成了你對自己的看法。
自己都不清楚的人,又怎么能夠了解你?
你很可能也有同樣的經驗,就是在那些不設防的時刻,某人出其不意的一句傷害或贊賞的話,被你接受成為自我形象的一部分。
我認識一位太太,她少女時穿了件有蕾絲花邊的洋裝,大家都說美呆了。如今,年過七十歲的她還經常這么穿。
反過來,假如你有個老愛批評、貶低你的親友、師長、老板或男/女朋友,不用多久,你可能就會開始透過他們的眼睛來看自己,然后真的表現得如他們所說的一樣。
十歲時,我因上課心不在焉,被叫起來問話,結果一問三不知,老師當全班同學的面,毫不留情地罵道:“那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真是笨蛋!”說也奇怪,此后我真的開始變笨,就連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
還好后來我慢慢發現自己的“天才”,有了新的自我形象,才把這張“標簽”撕下。
你對自己有哪些負面印象?笨、討厭、幼稚、害羞、膽小、沒人愛、罪惡感、沒運動細胞、手藝不好……這些印象是在什么時候、在哪里,是如何深植你心的呢?是被誰灌輸的呢?好好地、仔細地想一想。
為什么要聽別人的呢?這些人很可能也是從別人那里得到對自己的概念,像這樣連自己都不清楚的人,又怎么能夠了解你??
鳥可以飛過你的頭頂,但它不能在你頭上筑巢。
保羅塞尚是法國一位著名的畫家。有一次,他和朋友談論自己早期的經歷,以及他是如何獲得藝術成就的經驗。塞尚說:“我一生下來就是個奇跡。”朋友問:“為什么這樣說呢?”塞尚笑道:“從我生下來那天起,所有的人都認定,如果我將來能成為了不起的人的話,那一定是個奇跡。”說得好!任何鳥都可以飛過你的頭頂,但它能不能在你頭上筑巢,
全憑你自己決定──你也可以創造自己的奇跡。
蘇俄小說兼劇作家,安東柴可夫說:“人是自己認為的樣子。”你向世人所呈現的,正是你內在的感受。
只可惜我們對自己的看法與其說是我們的感受,倒不如說是別人對我們的感受。
那該怎么辦?你可以下決心并清楚描繪出你最想成為的理想人物的形象。
決定了新的自我形象,也決定了你認為自己是什么、會做什么,以及你能變成什么。
你可以在筆記本或空白卡片上寫下來:如果我就是這樣的人,我會怎么思考、說話,會有什么樣的行為。現在就開始做吧!
02
你看重什么,什么就有價值
你是否曾被別人貶損的話弄得自慚形穢?是否因沒得到某人的重視、贊賞而心情低落?或是因愛人移情別戀,就覺得自己一文不值?
如果你答“是”的話,就表示你還不懂得自己的價值。
舉例來說,如果你年薪高達五百萬元,被人拿走五百元時,你不會心情低落,可能自認倒霉就算了。但如果你只有五百元,結果被人全部拿走,你的反應自然大不同。這個人等于拿走了你全部的財產,你當然會氣憤難過。
同樣,有自我價值的人不會因為別人的看法而否定自己,不會因為不被肯定而感到情緒低落,或是因為得不到某人喜愛,就覺得自己一文不值、一無是處。
她選擇西瓜,并不表示葡萄就不好。
幾天前,我的一個學弟向我談起女友移情別戀的痛苦往事。
“我聽說他們快結婚了,我真的很沒用……”我明白地告訴他,誰要跟誰在一起,都是自己的選擇,跟你并沒有直接關系。
然而他一直認為,如果他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賺更多錢,女友就會是“他的”。我同意,不同的人自然會吸引不同的對象,但是,沒被選擇并不代表就是不好。“就好像有人喜歡葡萄,有人喜歡西瓜,”我舉例說:“如果你的女友選擇西瓜,并不代表葡萄就不好。”
“是啊,那當然。”“那你應該知道,她選擇別人并不表示你沒有價值。”如果你是名牌,你會因為別人嫌你賣得貴,就涂改“標價”,或是有人不想買,就變不值錢嗎?
自我價值不是別人的評價。
我想起一則改編的故事。有個生長在孤兒院的小男孩,常常悲觀地問院長:“像我這樣沒人要的孩子,在這世上有什么價值呢?”院長笑而不答。
一天,院長交給男孩一塊美麗的石頭,說:“明天早上,你拿這塊石頭到市場上去賣,記住,無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能賣。”
第二天,男孩拿著石頭蹲在市場的角落,有不少好奇的人對他的石頭感興趣,而且價格越出越高。回到院內,男孩興奮地向院長報告,院長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黃金市場去賣。在黃金市場上,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價格來買這塊石頭。
最后,院長叫孩子把石頭拿到寶石市場去展示,結果石頭的身價又漲了十倍,且因為男孩怎么都不肯賣,竟被大家傳為“稀世珍寶”。
男孩興沖沖地捧著石頭回到孤兒院,把這一切講給院長聽,并問為什么會這樣。院長望著孩子慢慢說道:“人的價值就像這塊石頭,在不同的環境下就有不同的價值。你不也像一塊石頭嗎?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價值。”
鉆石、黃金、珠寶都是石頭,他們跟地上的石頭有什么不同?其實,價值都是人定的,小孩可以把一顆漂亮的小石頭當珍寶;大富豪比爾蓋茨即使可以買下一卡車的寶石,但他若不喜歡、不重視,那些寶石也就沒什么價值。
明白了嗎?自我價值是由自己決定,而不是由別人的評價決定的,亦無須把別人的價值當自己的。
當你談戀愛時,你非常珍惜那個人,隔一陣子你不再喜歡對方了;你不再像以往那么重視對方,你重視的或許是另一個人了。你所愛的人變差了嗎?不一定,甚至根本沒變。
或許你本來很喜歡貓,現在卻喜歡狗。是什么改變了它們的價值?很顯然,價值來自你的選擇;你看重的是什么,什么就有價值。這就是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