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送醫院的人沒死,治幾個月人死了,你說是治好了,還是治死了?
2、糖尿病:開始一個加號吃了十年的藥變成為四個加號,你說是治輕了還是治重了,而且還能堅持十年……
3、大夫自己高血壓十年,給一年高血壓的患者開藥方。大夫自己糖尿病五年、痛風八年給發病一年兩年的患者治療,滑稽可笑吧?
? ? ? ? 4、醫院大樓越蓋越大,病人越來越多,如果醫生能夠治好病人,應該是病人越來越少呀。
? ? ? ? 5、癌癥患者手術、放療、化療后兩至三個月死亡,還傾家蕩產。不住院治療活能兩年或更長,是醫學的成就還是悲哀?
6、什么樣的人要去醫院?第一需緊急搶救的人;第二緊急止血的人;第三接胳膊接腿的人;第四孕婦臨產的人。其它的人群調整心態、配合運動、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均衡營養,綜合調理就行啦!
6、總結:人們已經在慣性的思維軌道上剎不住車了:
如:上小學→上中學→上高中→上大學→找工作→去上班→不退休決不罷休!
有病→吃藥→看大夫→住院→搶救→賣房子→借錢還治病→把人治死為止。心安理得去死,送太平間去火葬場。
一一這就是人們可憐的慣性思維!人們是如此的迷惑顛倒 !
? ? ? ? 其實,健康長壽的鑰匙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們需要改變的,是我們的理療思維和觀念。
? ? ? 很多疾病,其實就可以通過中醫理療方法來改善或者祛除,甚至,掌握基本的一些理療方法,就可以達到治療目的,比如艾灸!
艾灸原理
? ? 艾灸是中醫學中防病治病、養生延壽的一種簡便易行的而又切實有效的方法。是用易燃的艾絨等在體表經穴或患病部位進行燒灼、熏烤,借助藥物溫熱的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作用,從而達到保健養生、防病治病的目的。
? ? ? 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說:“宦游吳蜀,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差,則瘴癘溫瘧之氣不能著人。”清代吳亦鼎在《神灸經綸》中說:“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熱而至速,體柔而用剛,能消陰翳,走而不守,善人臟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下二經,入三陰、理氣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這些記載和論述,說明了艾灸既可防病,又可治病。
原理
? ? 艾灸根據風、寒、暑、濕、燥、火六淫所引起的不同癥狀,,能使人全身表面皮膚紅潤,毛孔擴張,讓藥物迅速進入人體,循經而行,內達臟腑,由表及里產生效應,起到疏通經絡、溫補經絡、活血化瘀、祛風散寒、排寒袪濕、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調整陰陽、協助睡眠、通行氣血、濡養全身等。
作用
? ? ? 一 、出汗排毒,十分鐘見效。(艾灸十分鐘左右,頭部會有汗珠滲出,甚至滿頭大汗,全身毛孔開放,皮膚汗腺的分泌排泄,促進皮膚毒素的排出,改善了皮膚的營養,促進了皮膚的新陳代謝。)
? ? ? 二、改善全身微循環。(在顯微鏡觀察下,艾灸前身體內的微循環流速很慢,尤其是高血壓、哮喘、肥胖、體弱者,艾灸后微循環中的紅細胞氣流加快,全身皮膚變紅,細膩光澤,面色紅潤,秀麗動人。
? ? ? 三、增強免疫力和神經調節力。(艾灸可有效地預防感冒和氣管炎疾病,增強抵抗力,調節人腦中樞,使之反應更加靈敏,頭腦清晰。)
? ? ? 四、易睡安眠。(通過藥物的滲透作用,使皮膚出汗,不會有洗桑拿因物理熱效應帶來的干渴煩躁的感覺,灸后易入睡,而且睡眠質量好,休息后倍感舒暢,疲勞頓消)
? ? 五、改善心臟的輸出量,調節心臟功能。(艾灸后心跳會加快,此時心臟跳動得會像運動員一樣強而有力,心臟每分鐘的輸出量大大改善,改善血液循環的原動力)
? ? 六、促進腸胃蠕動,加強腸胃功能。(艾灸過程中促進了腸胃的蠕動,艾灸后腸鳴音加快,習慣性便秘者有明顯改善)
? ? 七、降脂減肥(做一次艾灸相當于運動3個小時)
? ? 八、預防婦科問題,促進產婦恢復。(艾灸后消炎殺菌,止癢,活血止痛,預防各種婦科問題)
? 九、消除疲勞,減輕肌肉、關節風濕疼痛。
? 十、溫補經絡,改善寒濕體質,升陽增白,增強人體自身免疫力。
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