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岳麓書院隨筆

第一次聽到岳麓書院是房云提及的,那時我剛來株洲,才認識學院旁的同心湖,才走過一次湖心的青磚拱橋。將逢國慶之際,云兄問道:“國慶去長沙游玩如何,看下煙花、走走古街、逛逛千年學府……”

“千年學府?”

“正是,湖大有個岳麓書院,已經有千年了。”

“那倒真是好極了!”

而后假期大家卻各自有事,也就散了、沒去。但我心里一直留著念想。

我終究是在畢業后來到了這里繼續學習,并不用門票,僅憑一張單薄的卡片便能進出自如,于是這種好似進出自家院落的感覺多少和付費景點有所不同吧。今日是第二次來到書院,相較不日前在微雨朦朧天的初體驗,咿咿呀呀的人群兒太過熱鬧。

隨著導游的腳步進入了書院,里面人很多,赫曦臺上扎了一堆,往里過了大門又是一群。講堂前院,聽著導游繪聲繪色地講述著朱張會講,我目光卻逐漸移上屋瓦,看見片瓦間小草青綠得很,這很像留園、烏鎮的模樣。我看得出了神。

面向講堂往左便是園林,小巷有些寬敞,三人并行也不擁擠,走上幾步便能看見右邊的園子了,這是柳肅先生設計的。池邊石椅上有一耄耋老者,頭戴發簪,長發已是灰白,身著青絲束腰白云褂,白紗輕拂,如駕仙馬。見我走來,便說道:“你來啦?”

“老先生是認識晚輩?”我不解。

“不見得認識,”老者指向池子,“你看這池中魚如何?”

“水是活的,景是美的,魚也自由得很。”

老者微微一笑,挽住云袖,攢齊手指作投食狀,鯉魚們也應和聚了過來,訓練有素般地等待投食。老者笑容更勝,在池邊輕輕跺了一腳,魚兒隨即散去。

“你看這池中魚如何?“老者又發問,臉上的笑容淡去不少,眉宇間的皺紋也深了一層。

我看著他,不知該說些什么。而后我恍惚間看到他四周長起了草兒,小草青綠得很,再仔細看時,老者卻不見了。

四下無人,園中滿是自然的景象。竹子修長且緊蹙在一起,像是害怕自個兒被人掰倒;沿岸的石凳石椅十分堅實,只是下起蒙蒙雨后有些打滑,它們靜靜地守著池中的魚兒;魚兒依舊游蕩在池中,魚苗隨著小魚,小魚隨著大魚,偶爾有幾只發呆的、游離的。應該有人投食了,他們也不會搭理吧?

中午將至,天氣微熱了一些,天空還未放晴,但岳麓山上的霧氣消散了。我看見群里的消息后,便從前堂往回走,離開了書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