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人能放得下心,即可入圣超凡
原文: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放得道德仁義之心下,才可入圣。
譯文:一個人能丟開功名富貴的權勢思想的左右,就可超越庸俗的塵世雜念;一個人不受仁義道德等教條的束縛,就可以進入超凡絕俗的圣賢境界。
個人見解
1
圣人終究只是極少數。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又有多少人不為名利呢?就像在簡書上寫作一樣,又有多少人不為成為簽約作者或者不求轉化呢?只是能否達到這個目標,還要看我們能否堅持,作品是否足夠好,運氣是否夠好等等多方面的因素。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度。對于普通人,我們能夠把握這個度就好。
從某個角度來看,富貴之心也是人們拼搏的動力。比如說工作。從某種角度來看,工作也是有一定的富貴之心的。我們為了掙錢努力工作,這樣也挺好。在我看來,富貴之心可以視為一種目標,當我們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時,我們才會更有干勁去努力,我們的人生才不會那么迷茫。只是這種富貴之心不能過度。如果一味地為了名利而不擇手段或者不顧惜自己的身體。也許,到最后就會人財兩空。當然,這并不容易把控。
因此,富貴之心并不一定是壞事,至少對于普通人來說是這樣。我們不需要超凡脫俗,我們只需要做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過一個平淡但偶爾又伴有挑戰的人生。
2
有多少人能不受仁義道德的束縛呢?從某種角度來看,仁義道德對人還是有一定幫助的。有了這種仁義道德之心,人們的心中才會有一定原則,有底線。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安定。但是,這樣的仁義道德也可能被有些人利用。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有一些人,喜歡站在道德的角度去批判人,甚至我們自己也會犯同樣的錯誤。這是我們需要警惕的。一方面,我們需要警惕自己對別人的傷害;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警惕別人對自己的傷害。
之前,我在《除了逆耳“忠言”,我們還需要什么?》中提到過一種觀點。人的話語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忠言,即真誠的建議。這些話我們必須要接受的,就算聽起來有些刺耳。
第二種是謠言,即誹謗的話。這些話都是捏造的。對于這樣的話不用理會,因為我們講也是講不清的。
第三種是無關緊要的話。只是說說,不是建議,也不在于誹謗。
絕大多數人都是難以逃脫仁義道德的限制的。其實,也不用太焦慮。既然存在,那就接受它。只要我們能夠去注意到這些問題或者現象,并保持警惕,那么我們的生活定會更好。
3
我們盡管做不到,但是還是應該盡量去做。因為現代醫學認為,一個人的心事太重,就影響著人的生理變化。人體肌肉、血管、內臟及內分泌腺都隨著情緒而變化。古人說“療身不如療心”,讓別人來治療不如自己治療。這一點有些偏激,但也有一定的道理。畢竟有些心病,醫生也不能治療。
人的心理活動與生理的深層意識互相傳遞著信息,人體與事物的運動是全息對應的關系。一個人的心里充滿著欲望和情緒波動,就會被人體各機能所理解,也就發生了病變。比如,當人產生煩惱時,就會覺得身體很不舒服,如腰酸、腹脹等一系列毛病都出現了,于是他越發覺得煩悶,這樣,身體的不適反應也加重了。
因此,人們還是應該盡力去放下心來,消解掉那些情緒心理,以使人的形神得到兼養。就算不能完全做到,偶爾放空自己,也會是一種不錯的體驗。
結語:我所表達的觀點都會受到我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左右,并不能代表什么,只能代表我自己。
END.
如果喜歡,就點我一下吧!謝謝
如果不喜歡,提個建議也很好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