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養孩子,不是種養花草

最近遇到的事情讓我總有些不吐不快的話,
也許說出來會有人覺得我想太多
但是我總是禁不住從被鋪里爬出來打下下面這段文字:

第一個片段是在地鐵里,坐在我旁邊的是一位看上去三十多的年輕父親;懷里抱著一個看上去兩三歲的孩子,嘴巴里還只會吐出零碎幾個詞語。

從地鐵啟動后,孩子的嘴里便不斷重復著“我要媽媽,媽媽...”而父親剛開始時,跟孩子含糊不清地解釋,說媽媽去外面了,后來經不住孩子重復的問,就一直重復說媽媽去加班了。

孩子開始啼哭:“媽媽為什么去加班了”

父親繼續解釋“媽媽去加班才能賺錢錢啊,不然你的玩具是哪里來的”

聽到這里,我內心不斷翻滾,有很多想對那位父親說的話。在我看來,“加班”這兩個字的含義對于一個兩三歲的孩子還是超出了他們的認知和理解范圍的,不斷用這兩個字來告訴孩子其實于孩子而言是無意義的兩個字。他們更多的會認為是一個叫加班的怪獸把媽媽抓走了,亦或是媽媽為了“加班”這個東西而沒有陪在他身邊,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

即使成長為大人的我們,也更多的希望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有人陪在身邊,更何況是一個兩三歲的孩子?

更多的,“錢”這個字,孩子對于它的體驗更加模糊,更加無法感知。父親的說法把孩子玩玩具的快樂和他不得不犧牲被陪伴的痛苦等同起來,只會加劇孩子心里的不安和痛苦。

在大人世界里再平常不過的等價交換,利益交換,在孩子這里卻不能成立。陪伴于他們而言是最珍貴的,比其他都重要。

其實倒不如換個做法,孩子整天鬧著要找媽媽,根本在于他沒有別的事物可以讓他集中注意和精力,才有一種想要回歸媽媽懷抱的心情。

培養孩子多種多樣的興趣,讓孩子結交更多的朋友。更直接的,我們該問一個問題: 為什么本應像山一樣可靠的父親無法給孩子安心的感覺呢? 我猜想,兩人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還是太少,父親和孩子之間應該是最互信的朋友,而不是長輩對小輩之間的關系。

很多時候我們用大人世界里生活久了,就習慣性的用通行的法則去要求孩子,可是反過來想想為什么這些我們花了幾十年才懂得的法則要一個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不久的孩子瞬間理解呢?

當我們回到家,面對孩子,就該放下在外的一切盔甲和防備,用一顆孩子的心去關心理解孩子。也許你在工作后已經疲憊不堪,對孩子不依不饒的玩游戲要求感到厭煩和無力,但是什么都可以偷懶,什么都可以錯過,孩子的教育不能偷懶,孩子的童年不能錯過。

看過電視上很多現象,有父母哭哭啼啼說自己管教無力把孩子送進戒網癮中心的,有上民生節目抱怨自己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的,還有的還被孩子遺棄來申訴的。數不勝數,見怪不怪。聽他們嘴里講的都是對于孩子的抱怨,不滿,可是反過來看看,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真的就把父母的工作做得一絲不茍了嗎? 未必。

把孩子送進戒網癮中心,上節目讓記者介入調解,何不是逃避自己的責任,把這些責任都轉移給別人,而自己獨自舒口氣覺得這個棘手的問題遠離了自己。

但是殊不知,孩子和自己相依相連,這個問題會像滾雪球一樣,像回力標一樣回來打在自己的臉上。

當孩子在家里獨自等待了一天,看到推開的門,看到回到家的你,該是充滿了何其多的喜悅和期待。總是說,一方如果抱有強烈的情感,同樣的,他自然而然會期待對方也回報以同樣的情感;如果他得到了積極的回應,這段關系將會順利的走下去;反之,如果他一直得到的是負的反應,對方會疲于主動,并漸漸把他的熱情轉移到別的地方。你,也不再是他最大的歡喜。

得到關注是每個人心底最深層的渴求,于你而言,外面的世界里充滿了形形色色的人讓你疲于奔命;與孩子而言,你就是他的整個世界。

我們是否需要把我們的精力用盡在可能與自己生命并不相關的人與事,而不舍得分一點給一個與自己血脈相連的孩子呢?回想起他剛剛降生時你對他懷有的所有期待,你還會在面對他玩耍的哀求時選擇轉身離開嗎?

會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看圖說話: 0, 1, 2, 3,值得一提的就是修改日期時間這個,日期點擊選擇就好,上午或者下午幾點,點擊文字輸入...
    FanChason閱讀 2,993評論 3 0
  • 版權聲明:本文為博主原創文章,未經博主允許不得轉載。 學習目標 1.【了解】Objective-C語言簡介 2.【...
    LeaderBiao閱讀 495評論 0 2
  • 今天學習 1.【DOM轉CANVAS】 大致了解了canvas可以將dom轉成圖片,還有二維碼生成 今日看法 感悟...
    陳式堅閱讀 129評論 0 0
  • 走在路上彷徨,也沒了方向,回過頭來望一望,獨辟的到路上,不一樣的成長,時間在流逝,沒有誰能阻止它向前的...
    一子吖閱讀 387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