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小藥企在“逆市”生長的一些構思

一致性評價及集團采購談判、帶量采購,以及高值耗材帶量采購、執行重點監控目錄等,這樣連續幾輪組合拳打過來,藥企、藥市改革正經歷陣痛期。所謂“洪洞縣里無好人”、“大水沖了龍王廟”,整個行業在證券市場上哀鴻遍野,不時還有一兩家爆個雷,這是功成的必經階段,不斗不破,不破不立。從“危”要看到“機”:

在當下所謂的“逆市”中,我們仍看到:有醫藥企業紛紛登陸科創板、港股等,圈到的資金投入管線研發續血、買地建設。我們仍看到:大藥企集團整合營銷隊伍和合作對象資源,在品種、地域、基層的多個維度上閃轉騰挪。我們仍看到:第二批帶量采購山雨欲來,允許三家中標的情形仍將直接報廢許多仿制藥廠的產能利用。

從這樣一個“幾家歡喜大家愁”的環境看,創新不會也不能收手,假如你是一家創新意識強的小企業,不管科技還是商業突出,你都必須抓牢機會,尋找市場中的落魄者,并與之開展可靠、緊密的合作。比如金戈這款OTC,康業元抓住了白云山,“成也蕭何”。合作之初,康業元是小而弱,白云山是大而弱,弱弱聯合搞出成績。

小企業創新突圍,羽翼未豐,且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充滿產業護城河、投資陷阱和政策不確定性,如何運作呢?小企業來研發或者買斷引進商業權益,找生產廠做符合GMP的合規高效生產,雙方對合作的特定品種分享營銷渠道。這種基于特定品種的聯合經營,將國際創新成果與國內淘汰產能靈活結合到一起,可縮短商業推廣期。

鑒于小企業單打獨斗和生產廠去談,分量不足。有商業共識和品種競爭差異的小企業們可以集合到一起,與一家生產廠合作。甚至說對于品牌建設信心也不足夠的小企業們,可以在品種協同推進上抱團,共同做好產品造勢。在金戈案例以后,如何選擇合適的生產廠做合作伙伴,一方面太強的不太可行,另一方面能力太弱的不可靠。

在上述合作模式中,負責國內生產的企業在規模和規范性上需已獲得肯定,并緊跟技術工藝和監管形勢對產線升級,唯有如此,才能成為優質可靠的合作伙伴。特別提到一類企業,即中藥注射劑生產廠,據行業統計廠家數量已銳減到一百多家,那么淘汰下來的產線產能并非無用,注射劑產線的GMP管控優勢明顯,還能發揮價值。

處方藥市場改革正“風聲鶴唳”,賽道越來越擁擠,那么,向著非處方藥發力,相對靈活。特別是主打未病、保健等概念,在零售端銷量好、競爭少的產品。對這些產品,只要在國內一地取得突破,就可能成為薄弱地區的爆款并推至全國。借助互聯網營銷,打法也從過去推廣一兩個產品,轉向有推廣需求的產品共同賦能虛擬平臺。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