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時氣馬走膘”,意思是人要靠運氣,馬要靠身上的肌肉。還有“好女一身膘”的說法,可見“膘”是個好字,可以泛泛理解成“最好的部位”。
紫檀出現(xiàn)樹瘤的幾率低,而且一般只在樹木外層出現(xiàn),當癭瘤擴展到二膘料時,由于樹老中空雨水滲入內(nèi)部,開裂,會直接影響到癭子的品相,造成癭木的可用率很低,稀缺注定了紫檀癭木的珍貴,帶有癭子特征的紫檀工藝品或手珠,其市場價值大于“金星”。
癭子與癤子容易相混淆,兩種有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一個是樹瘤,一個是生長樹杈而留下的樹癤,即鬼眼。
選珠子,其實很大一部分是選料質(zhì),了解一點想關知識,對日后選購有所幫助。
印度小葉紫檀佛珠剛興起的時候,有一個“同料”的概念,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同料如此重要,因為這是相對以往邊角料來說,品質(zhì)已經(jīng)提高了一層次。
所以一段時間里“同料順紋”成了最大的賣點。雖說是一根料子,但不同位置,其料質(zhì)差別很大,油性密度、甚至顏色看著不像一根料,所以有時候商家明明是同料的,顧客覺得顏色密度不一樣,以為廠商欺騙客戶。
樹木采伐后的橫截面呈不規(guī)則的圓形,能清楚地看到樹皮、形成層、年輪、髓心、髓線的排列狀況。加工利用中把靠髓心部分的木材稱心材,靠樹皮部分的木材稱邊材,心材不是一開始就在木材中出現(xiàn)的,是在樹木的生長過程中,樹木的樹干慢慢的變粗壯,然后邊材一點點的慢慢的轉(zhuǎn)化而形成的,邊材轉(zhuǎn)化為心材是一個緩慢且復雜的過程。心材和邊材中間部分稱中材。而材質(zhì)最好的地方就是中材部分,也就是今天所說的額“二膘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