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天,靜靜對我說:“你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并為之堅持,真好!”
我說:“你也可以把自己的興趣愛好羅列出來,然后看看自己最喜歡什么,并去慢慢培養?!?/p>
靜靜想了想說“我是有很多喜歡的事情,但都是在想,還沒去做,我決定報一個舞蹈培訓班去學跳舞!”
我鼓勵靜靜有想法就大膽地去做,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
其實,在不久之前,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像一個迷茫的跟風者。
看到別人唱歌好聽,有事沒事也跟著學,卻發現自己根本不是那塊料;看到別人笛子吹的那么悅耳動聽,便毫不猶豫地買來一支,試了幾次不會吹便再也沒有碰過;看到別人跳舞好看,也一直想去跳舞,由于擔心自己學不會到現在都沒有行動……
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么,說是喜歡,但一旦做不好,便放棄了。
可能就像有人所說的那樣:當你說不喜歡某件事情時,可能是因為擔心自己做不好,當你認真去做的時候,會慢慢喜歡上的。
當我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或者喜歡的太多不知該如何抉擇時,可以先嘗試著做,那件你最擅長,做起來最有耐心的事情,便是你喜歡的事情。
(2)
在上學時期,我很少看課外書,作文也寫的一塌糊涂,每次寫作文是我最頭疼的事情。
如果用那時的眼光,來看現在的我,怎么也不會想到,我居然會喜歡上寫作。
所以,永遠不要以現在的眼光去看待未來的你。因為未來,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性。
進入社會后,可能是因為在異鄉的孤獨,也可能是因為有了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和金錢。去逛書店,圖書館,看書,買書,是我休假時做的最多的事情。
我記得進社會后看的第一本書是饒雪漫的《左耳》,是租來的,那個時候,又怎會知道,《左耳》會被拍成電影,一上映就那么火爆。
后來看暢銷書,劉同的《誰的青春不迷茫》和笛安的《東霓》、《西決》、《南音》三部曲……
越到后來看的越多,我發現在看這些書的時候,仿佛是置身于另外一個世界,覺得自己的靈魂能夠得到慰藉。那優美的文字,動人的情節,總是能深深地吸引我,越陷越深。
不論走到哪里,我都會買來很多的書,然后在工作之余,一個人靜靜地閱讀,看到喜歡的地方,還會摘抄下來。由于東西太多,每次離開一座城市時帶不走,便只好將書送人。
我知道,我喜歡上了讀書,進社會后就一直知道,并一直在做這件事。
(3)
每次,感慨良多的時候,我會寫日記,也會在qq空間寫日志,記錄自己所遇到的事情和內心的感慨。
在空間里,我陸陸續續也寫了不少日志,像是生活日記一般,有的很長,有的很短,有的明媚,有的憂傷。
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喜歡上寫作,并注冊了自己的公眾號。
每次寫文章時,我覺得自己的內心非常的安靜,整個世界都是安靜的,手跟隨著大腦的指揮不停地敲字,寫上一兩千字也不覺得疲倦,寫上一兩個小時也不覺得煩躁。
或許,這就是喜歡的感覺。
在寫文這件事上,我沒有天賦,也不認為自己有多聰明,唯一能確定的事,就是我所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和遇見的人。
是它們讓我遇見了寫作,并喜歡上了寫作。雖然做的還不夠好,但我希望我能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并遇見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他。
沒有人生來就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知道沒關系,可以慢慢尋找,只要你肯大膽嘗試并付出時間和耐心,總有一件事,會讓你喜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