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整理吧(2)整理是心靈修行課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寫第一篇的時候心智還比較青澀,對整個整理過程也沒有比較全局的認知。初學者該走過的一切彎路,該犯的所有錯誤,也基本都經歷了一遍。在這里列出來,已經開始的朋友可以對照看看有沒有你相似的經歷:

. 仇恨型,丟棄一切

. 急躁急功近利型,易沮喪

. 對心動感定義模糊不清

整理過程中我曾經休過一個小假,遠離那個亂糟糟的小屋?;貋碓俣乳_始整理的時候,發現再次啟動需要猛打雞血,不太容易再度鼓舞起熱情。如果你也中途停滯,再想拾起來就很難的。所以還是建議就像書中所寫的,最好一鼓作氣的一次完成。

隨著整理和再度整理的一天一天過去,我也慢慢的開始積累了一些完全屬于自己的心得。也讓我對整理有了一個更新更深的認識:

1. 整理的最終目的,不是要扔東西,而且要選擇那些要留下的東西。你可能覺得這兩件事聽起來是一回事。其實并非如此。當你的注意力在“扔”這件事上,你會容易變得焦慮??匆娛裁炊加X得要扔,拿起來又覺得舍不得。反反復復,糾結不已。這樣的整理很容易走進惡性循環,讓人背著巨大的壓力和包袱,那就違背了我們想讓生活幸福的初衷了。

整理是個艱辛而痛苦的過程,那體會不亞于參加某些修煉課程。你如果不覺痛苦,那是不會引起改變的。和我同樣有過一次甚至多次整理失敗經驗的小伙伴,想必也是有同樣的原因:我們總是不斷的擺放和收納過多的東西,好像總在整理卻永遠整理不完。

當你終于下定決心開始扔,見到什么就扔什么。有著強烈痛快感受的同時,心里似乎另有個聲音弱弱的問:真的是應該這樣做嗎?

相信我,有這種疑問,其實還蠻正常的。因為人類都很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特別是,那些之前越容易囤積東西的人,就越容易意氣用事的帶著“仇恨般的心理”來扔東西。

現在,讓我們換個角度。如果把關注點放在:選擇要保留的東西上,你看物品的心態就會不同。你會仔細的體會拿在手里的物品,反思當時買或者擁有它們的原因。也許它來自某位朋友對你的生日祝福,也許它來自媽媽溫暖的織織縫縫,也許,它只是滿足了你當時買下它時那種快樂的存在感。。想起了這些,你會慢慢開始明白,幸福不是來自他人,不是來自別人的肯定,而是源自愛。親人朋友的愛,你的愛。于是,擁有物品本身不再是重點,反復體會感動著你的那些愛才是源源不斷的幸福的來源

2. 想明白了這些,永遠封藏在柜子里的存貨也終于愿意拿出來使用了。因為每天看到它們,都會給這一天帶來無盡的幸福感。相信我,沒有什么比使用一件東西更快樂的了。我們現在的生活已經和十年前二十年前大不相同,不需要再囤積什么來防備不時之需。吳軍老師說過,錢要花出去,才是自己的。你雖花錢買了物品,可總是封藏著不用,那不還是等于白花了錢么?

你也許也會猶豫說,這個東西貨美價廉,使用磨損后,我再也買不到同樣的了怎么辦呢?在這里我要說,請對未來更有信心和積極一些。就算以后沒有了該物品的生產,也一定會有商家研制出更加好用的替代品。畢竟,商人更知道好東西能掙大錢這個道理,不是嗎?

再者,根據我長期使用物品的經驗,再新奇的東西,真的等你把它好好使用到它的正常壽命結束時,你也基本上就想要再換新的東西試試了。很神奇吧,但的確如此。只要你不是故意去損壞它們。帶著珍惜和喜愛的心情經常使用,不僅你的內心得到了滿足,連物品也會因為你的撫摸和青睞變得十分開心,會配合你在它的有生之年好好為你服務。

3. 開始這樣做之后,你會驚喜的發現,自己不需要再經常的瘋狂購物來滿足自己。由于使用的都是自己心動和喜愛之物,于是每天都在激動和快樂的幸福感覺中渡過。那種總是需要去逛商店的空洞感在不知不覺中被填平。也因為對家里進行了徹底的整理,家中各種存貨數量也了然于胸,不再會不知不覺去血拼太多重復的物品了。經過了這樣的過程,你的眼光會被鍛煉提升。也會更加珍惜身邊的所有事和所有人。那真的是正向的、積極的轉變呢!

4. 而這種不斷鍛煉自己,反復比較選擇的訓練,會慢慢讓自己明白,人生終究想要的是什么。在成長的過程中,我曾經不止一次的聽到身邊的人講:

-“哎,我也不知道到底自己想要什么。我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真不知道到底怎么選才是對的,好糾結”。。

聽到越多這樣的話,越覺得通過整理來訓練自己是多么必要了。尤其對那些處于該找對象的適齡青年男女,明白自己要選擇什么伴侶大概是一生中最重要的選擇。而整理,雖然不能讓你第二天就撞見“金龜婿”、“顏如玉”,卻能讓你自己開始對真正想要什么這個概念從模糊而變得清晰起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上篇一開始我說過,如果你已經是很牛的整理專家,也總是知道該選擇什么物品什么對象,那你大可節約時間跳過我的文章。關于上一篇的文章地址,戳這里:開始整理吧,第一篇

在我的整理日記第一個星期,我按書中所指導的,從扔東西開始,開始進行艱苦卓絕的“一次性整理”。這個過程及其的漫長而痛苦,但我卻一直堅持著沒有放棄。因為我發現,它的過程已經不僅僅是整理屋子和屋子里的東西,而是從根本的開始改變自己的認知和性格。因為我必須開始面對那些讓人覺得麻煩的事情,或者一直在逃避的事情。比如整理文件的時候,我意識到,很多留下來的文件,根本是從來不去讀,只是下載或者保存,或者粘貼復制。于是之后就留下來放在那里。

看過2016年《時間的朋友》那個欄目,有一個概念深深的震撼了我:自律。再來看看自己:收到的通知信件,扔在那里總是懶得看,總想著以后有心情或者有時間再說,結果就在那里越堆越多。在這里,自律的意義就變為:認真讀完并且丟棄。不保存,不用再花時間去讀一遍;由此基礎上引申,再想想自己是不是有不用立刻交的水電費單,還留在那里想著過幾天再處理?

自律是什么?在這里,自律就是勤奮。特別是思想上的勤奮。

其實歸根究底,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PS.我打算在這篇系列之后開始寫針對拖延癥的,已經有了構架,小伙伴們可以期待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