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跳槽變成職業生涯的轉折點

在深圳打工和在北方城市打工不同,特別是10年前,在深圳換一份工作是很正常的事,一年換2-3家,甚至3-5家的都大有人在。

我跳槽的頻率不高,剛開始上班時基本上保持在2年左右一跳。跳槽時應該注意的事項是:

第一,我在選擇工作時還是非常的慎重,不適合自己的千萬不要進去,否則為了有一份工作進去了,結果一個月都熬不到就會出來,出來又要重找,很多剛畢業的就會犯這個錯誤,前半年都是在找工作,沒有一點積累。

第二、進去工作后也不能輕易放棄,要知道,熟悉一個公司的人際關系沒有三個月左右是不可能的,而且這個人際圈也僅僅只是圍繞你的工作展開的,和你直接聯系的人,如果是公司有成千上萬的,范圍就更大了。其二熟悉公司業務也需要3個月左右的時間的,而且也只是了解入門級別業務,想把一個業務做好,沒有個2-3年的沉淀是不可能摸到門道的。

我的眾多跳槽經歷中,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對我職業生涯影響最大的一次跳槽,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辭職,是一次有目的、有計劃的辭職。

我最后一份在實業公司的職務是公司的副總經理,上面就是老板了,基本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我們的業務是快消品銷售,公司實際上是個代理商,只負責銷售,生產研發等一概不參與的。我們當時做了好幾個區域,所以也要經常的出差。

這種產品代理公司對于一個職場中人能學到的東西有這么幾種:

第一是了解一個行業,了解一個行業你首先要知道這個行業的前三名是誰,各自的年銷售有多少?行業占比約多少?然后和自己公司的業務規模一對比,就知道公司在這個行業的地位了。

第二是積累行業的人脈資源,這個地區同行業做的不錯的人你都要想辦法和他們建立關系,一是可以學習他們的經驗,二是可以跳槽呀,三如果日后你有一天創業也做這一行,那是不是這些人都是你的團隊備選人員呢?

第三是渠道資源,每個地區都有一些大渠道商,你最好是可以掌握整個地區的行業渠道資源,同樣對你也有用,一是可以跳槽,二日后創業了這也是你的渠道商呀。

第四即使日后自己不做這個行業了也沒有關系呀,你可以幫助別人推薦呀。如果你新交的女友的舅舅是做這個行業的,你看看你的功勞會是多大呀。所以,多了解多積累各行各業的資源是永遠有用的,特別是對剛進入職場的你。

我在公司做了兩年多以后就有了跳槽的念頭,為什么呢?我們先分析一下這個行業幾個特性:

一、快消品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素質基本上都不高,比如廣東地區,一般都是潮汕人和客家人做的多,而且家族生意居多,規模普遍不大。你想想你天天和這樣一群人在一起,你可以學到什么?

二、這個行業服務的客戶都是餐飲、酒店、KTV、夜總會之類的,所以業務之外就只是吃吃喝喝的,更有甚者,吃喝嫖賭抽樣樣精通。所以,這是一個大染缸,不潔身自愛就會落得一身毛病。

三、因為吃吃喝喝很容易,所以時間長了你的斗志就沒有了,理想也不存在了,找到的女朋友一般都是業務員、促銷員、售貨員、服務員,你想想,這日后能會有什么前途呢?

四、除非你是在兩樂(可口和百事)、寶潔等世界500強工作,500強企業有一個特性是規范,無論是做銷售、做市場、做品牌、搞促銷等有成熟的體系和操作流程。這些企業是可以學到干貨的,而且在市場上也比較強勢,做渠道比較有優勢。這里可以鍍金,之后跳槽到民企,工資可以翻一翻。也有的人500強做完后就開一家咨詢公司來做,生意也不錯。

基于以上四點,我已經想的很明白了,我的想法是要繼續在職業生涯中更上一層樓,但公司和老板已經不能滿足我了。記住了,你朋友圈的能力決定你的能力,所以,這和練武一樣,一定要和高手在一起你才可能成為高手。只是可能哦。

其實,我當時最主要的想法是脫產上一個名校的MBA,這樣可以把自己的知識再系統化的過一遍。但是,脫產上學得有一筆資金做保障,否則是沒辦法上的。我猶豫了好久,一直沒有下決心。

突然有一個周日的晚上,我在看央視二臺的《對話》欄目,這個欄目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了,非常值得職場商業人士觀看。這一期的嘉賓是一個日本人,名字叫大前研一,他當時的身份是日本麥肯錫的創始人,而之前他在美國留學并加入了麥肯錫,是當時麥肯錫日薪最高的一個人,可見他的專業度和勤奮。

我通過大前研一的對話,第一次比較系統地了解了咨詢公司,而且通過他講自己的經歷也讓我知道了咨詢公司的作用。

第一、咨詢公司一般分兩種類型,行業類的咨詢公司和專業類的咨詢公司。前者是為某一個特定行業服務的,比如專門為銀行業、通訊業服務的咨詢公司。后者是按照職能的專業化公司,比如戰略類咨詢公司、營銷類咨詢公司、人力資源類咨詢公司、設計類咨詢公司、品牌類咨詢公司等。

第二、咨詢公司的從業者一般都是行業內的佼佼者,而且有很多還是標桿性的企業出來的,比如從兩樂、寶潔出來的資深高管就可以開營銷或者品類類的咨詢公司。從華為出來的一般是做人力資源或者流程管理的咨詢公司等等。從業者都是高手。與高手為伍你就知道會有什么樣的好處了。

第三、咨詢公司服務形式都是一家一家的做,或者多家并列做,這樣你就有機會接觸到很多家企業內部資料,這是以另外一個角度觀察一個企業,而且你的觀察視角還是俯視,因為你必須站在產業結構上看這個企業所有的經營數據,這是一個非常寶貴的成長機會。

第四、咨詢公司的數據來源一般也是專業的數據公司提供的,還有很多研究性的公司和政府主管部門提供大量的行業或者專業資訊。這些信息的含金量你就可想而知了。

當時,我就眼前一亮,我覺得我找到了新的機會啦,不用去上什么MBA了,咨詢公司就是最實戰的商學院。其實在美國,很多大公司的高管或者CEO本身就是某高校的教授或者是某咨詢公司的合伙人,他們多重身份交替出現,企業里做高管、咨詢公司做合伙人、大學做教授,有時是兩兩重疊在一起的。國內做的最成功的是陳春華教授,她一邊在學校任教,一邊在企業實踐,她做過多年新希望六合集團的董事長,2015年剛剛交棒給希望集團老板劉永好的女兒劉暢,陳教授帶她很多年,終于把她帶出來了。

看完節目后,我馬上上網去投簡歷,上網一看咨詢公司招聘還蠻多的,百度了一下了解了幾家咨詢公司的資料后,我給兩家公司投了簡歷,應聘他們的咨詢師。第二天9點多就接到了面試的通知,11點多我如期到達面試,半小時后就通知入職了。當時自己還沒有筆記本電腦,于是從咨詢公司出來后馬上到華強北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第二天開始正式上班。

在之后,我用了10個月的時間參與了三個不同行業的咨詢項目,然后就和一個留學回來的同事一起出來創業了。后面要寫就得寫創業故事了,所以就此打住吧。

關于跳槽,我匯總一些個人的經驗或者看法給大家:

第一、跳槽一定是有目的的,是為了高薪還是為了學習東西,這一點一定要想清楚,對職場經驗不多的人我覺得學習才是最主要的,也就是說你前五年的工作是為了學習成長,做積累,工資反而是次要的。

第二、在什么樣的公司能學到東西,A行業標桿企業;B行業創新企業;C管理者水平比較高的企業;如果你去的企業老板文化低、管理水平一般,規模不大,老板親戚很多,那趁早走,這樣的企業是學不到東西的。

第三、如何學呢?和老板搞好關系是必須的,如果企業比較大,你接觸不到老板,那么你的直接上司就是你的老板,所以和他搞好關系以外,你要多觀察他的言行舉止,遇事多想一想,如果你是他你會怎么處理這件事。把這些比較重要的事情都記下來,三年后你看看能有什么樣的收獲。

第四、和同一部門的人盡可能的都要搞好關系,讓大家都覺得你為人不錯,愿意和你說點什么,要經常請他們吃東西,哪怕是一瓶飲料或者一根雪糕。特別是部門內說話比較有影響力的那個人,你一定要成為TA的死黨,因為關鍵之處TA會幫你出頭的。

第五、公司有事了要搶著干,自己的本質工作做完了就找老大要工作,要讓老大覺得你是一個不計報酬肯付出肯學習的一個人,這樣下一次升職加薪就離你不遠了。我前一段時間寫過一篇文章,那是我親自帶過的一個手下,大家看看他是如何成長的。《他從月入5000到年薪300萬,只用了2年》

關于跳槽這件事就暫時先寫到這里吧,歡迎大家交流拍磚。


一個找到新跑道的職場老司機 ? ?寫作小白堅持日更需要你的鼓勵

今天的分享希望對你有用,喜歡就點贊或者簡信撩我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