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式:《英倫對決》對決的是人性

國慶假期的第二天就去影院看了成龍大哥的《英倫對決》。
看成龍大哥的電影,從最初的看DVD碟片《紅番區》(那時DVD正紅極一時),到最近的《功夫瑜伽》和《鐵道飛虎》,現在的《英倫對決》,甚至被大家各種惡搞的廣告片我都仔細看過:當我第一次知道要拍洗頭水廣告的時候,其實我是拒絕的,因為我覺得,你不能叫我拍馬上就拍,第一次我要試一下,我又不想說,一個廣告拍完后加上好多特技,那個頭發動啊(Duang~),很黑,很亮,很柔,結果出來觀眾一定會罵我,根本沒有這種頭發,證明上面這個是假的,我說先給我試一下,后來我證實它們是中藥的,而且沒有那種化學成分,洗了一個月,這個月下來之后,起碼我用了很舒服,現在我每天還在用,每天用了還給我們成家班用,來,來,大家試試看,我跟導演講,拍的時候就拍,拍完之后這個頭發就是我的頭發,就不要再加特技上去,沒有,就是這樣子,我要給觀眾看到,我用完之后就是這樣子,你們用完的時候也是這樣子。


《英倫對決》是根據史蒂芬·萊瑟1992年出版的小說《The Chinaman》改編而成,《The Chinaman》翻譯過來是《中國佬》,一個帶有貶義和嘲諷的詞,好聽點的翻譯是《中國佬》,不好聽的就不講了。雖然名為“中國佬”,主角卻是越南人。原著中,阮玉明命途多舛,出生于北越,最早在北越軍隊擔任爆破手。父親被越共處死后,他轉投南越,受美國人重用。北越解放西貢后將他投入勞改營,被釋放后攜家人逃往香港,期間,一對雙胞胎女兒不幸遇難。阮玉明后來輾轉來到英國開了家叫“雙喜”的餐館,不料,妻子和小女兒又遭恐怖分子殺害……他找“有關部門”領導索要殺手信息,卻被輕蔑地稱為“那個中國佬”,于是他運用爆破知識,走上了復仇之路。劇中成龍飾演的越戰老兵關玉明作為一條暗線,以復仇為目的為觀眾牽引出皮爾斯布 ·魯斯南飾演的漢尼斯這條明線。關玉明像一個引路人,牽拉出漢尼斯在恐怖組織UDI和英國政府間游走的黑幕。在漢尼斯眼中,這個“中國佬”就是典型的善良懦弱,沒有社會地位的中國人,但是讓人意外的是,這個“中國佬”,深諳戰術戰略,在緊張的背景樂配合下,展現了用瑞士軍刀聲東擊西,實則為了在廁所現場制作炸藥的老練;炸毀農場和車輛前,早已洞悉敵人意向,在密林深處布置好層層陷阱的戰術;就連叢林搜捕專家,也被他奮力擒拿的精彩搏斗。整部影片以小人物來展現政治生態的大格局,又最終聚焦回小人物的悲歡離合上來,政治陰謀加上復仇打斗,導演馬丁·坎貝爾似乎想要的不止這么多,以北愛爾蘭政治,歷史生態為背景,既力圖展現政治家斗爭的骯臟與不擇手段,又著重關注小人物的悲慘命運,實際這兩者是因果相互的關聯。


《英倫對決》這部影片核心的東西是什么?不是英倫對決,而是人性對決。關玉明,也就是這個經歷過越戰的“中國佬”,實際上代表的,,是一個外來的攪局者,他一路的追蹤、恐嚇和復仇,都在證明一個事實:我是“中國佬”,但我不是一個被任意欺負的“中國佬”,我有我的底線和尊嚴。雖然我落魄潦倒,但我仍要為我所堅持的事情而戰斗。馬雅可夫斯基說過:當社會把你逼到走投無路時,不要忘記你身后還有一條路,那就是犯罪,記住這并不可恥。孔老夫子在幾千年前就告訴我們:“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總結一下就是四個字:血債血償。整部片子,成龍飾演的關玉明就是徹徹底底的在貫徹這句話。不,不止關玉明。包括漢尼斯的妻子也是。她無法忍受自己的親人被殺害,然后對兇手的懲罰居然是單純的坐幾年牢,坐牢期間還能用公費上學,接受高等教育。所以她潛伏在丈夫身邊,甘愿做臥底,也要打破原本已經被丈夫調節平衡的局面,讓那些人付出代價。血澆筑的罪惡,只有用鮮血才能洗清。有話我們好好說,有生意我們好好談,和和氣氣能解決一切最好。但是凡犯我者,雖遠必誅,血債血償——這是關玉明所代表的“小人物”的人性。漢尼斯同志以一個成熟政客的老練,一方面對那個他不知道的左傾盲動主義戰友大為光火,以英國政府向組織施壓,,另一方面以找出兇手為條件,向英國政府提出釋放政治犯的條件。甚至為了維護自己在共和軍圈子中的忠誠形象,只敢派自己的侄子偷偷摸摸和英國人私下聯系保持默契,把一個兩面派做到了極致——這是漢尼斯所代表的“大人物”的人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