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蘇塵惜
最近關于12歲出嫁姑娘的新聞甚囂塵上,小小年紀就必須面對生活最殘酷的陰暗面,她們的人生,從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與幸福二字背道而馳。
我寫過一篇文章,一個小女孩在讀書期間就被定了婚姻,算不得童養媳,但至少女孩父母收錢之后就把女孩托付給男孩家撫養,男孩智商有點問題,父母擔心他未來婚姻不順,所以一早就用金錢買到了媳婦,故事里的女孩順利逃脫了。【所有不幸,遇見你后都成了幸運】
但現實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女孩,在悲催的命運中掙扎著,那篇文章寫在2012年,所以當最近看到熱搜新聞上的女孩遭遇時,有種說不出的感慨。
生活在幸運B面的她們,那些被生活壓迫的她們,生下來,活著并不是順其自然的事,是需要用性命去拼搏才能獲得生存機會的,我無法體會她們的痛苦,但我真的很想說,可不可以有人,懂她們的不容易。
還記得小燕生產的時候我去探望,走到門口的時候傳來她婆婆的聲音:“你們抓緊再生第三個,如果還是女兒必須流產,一定要生個兒子。”是的,小燕已經是二胎了,冒著生命危險生下來一個寶寶后,婆婆居然直接在病房里催她生第三個,還跟她說如果不是女兒要流產。我擔心小燕的情緒崩潰,推門進去:“阿姨,現在生兩個都不好養,生三個那是要人命的。”也顧不得禮貌問題,我只想幫小燕岔開這個話題。
阿姨很自然地說:“窮有窮的養法,富有富的養法,夫妻倆省一點不就好了嗎?而且兩個女孩又沒有多金貴,給口飯就好了。”
我沒想到當時2016年,我們生活的新時代,阿姨會說這種話。小燕側過身子,躲在被窩里哭。
“阿姨,您也是女的,您為什么非得為難小燕呢?”
是啊,同為女人,為何還要為難女人?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也許長久都不會消除,但你們是親人啊,稍微體諒一下親人的感受都不行嗎?至少不要在病房里提起這樣的話題。
那陣子,小燕總是沉默,對著窗戶發呆,誰說也不搭理,所幸她老公察覺到了她的異常,給她請了心理醫生,沒讓小燕的產后抑郁變得更嚴重。
像小燕一樣的女性,我身邊有很大一群,有人沉默忍受,有人奮起反抗,也有人成為了幫兇。
聽到過最嚴重的,是為了生下男孩,流產了六次,我不想歌頌母親有多偉大,我只想問問這位母親,當那些女孩從你身體離開的時候,你可曾心疼過?那些想讓妻子兒媳生男孩的家屬們,你們可曾想過,那是一條生命啊。
能被生下來,其實已經足夠幸運了,至少還有機會來看看外面的世界。
可是B面姑娘生下來,似乎只有一個使命,成為原生家庭永遠的供給站,有弟弟的需要照顧弟弟,上學也要把弟弟看好,賺錢了要幫弟弟交學費,《歡樂頌》里的樊勝美簡直就是B面女孩的典型,原生家庭一次次地從她身上吸血,她怎么拼命努力,原生家庭還是不滿足,哪怕摧毀你的人生,他們也不在乎。
有些B面女孩總是安慰自己,有血緣總歸之是有感情的,可現實是,所有的感情,都建立在你愿意奉獻,假若你不愿意,那你就是毫無價值。
我曾經說過,醫院是最能看到人生百態的地方。也是在醫院,我看見很多B面姑娘們,含辛茹苦地照顧父母,卻仍舊被父母嫌棄不夠好,然而他們可能忘了,他們已然把所有家產都留給了兒子,女兒愿意照顧,全然是出于親情,我想不通這些老人們理所當然地索取,到底有什么理由?
小辛父親去世之前,父親把救命用的醫藥費給了她弟弟買車,甚至還要讓小辛拿出一筆錢,然而父親照顧的全程都是小辛在墊錢,她崩潰地跪倒在她爸面前:“爸,我到底是不是你親生的!”
小辛說她不想怨她爸,可是都這種時候了,他爸還在做這種讓她心寒的事情……她真的不知道該怎么形容那種戰栗,心碎,如果可以,她真的想丟下一切,離開這個家庭。
然而現在很多人,看到類似于女性受侵害以及重男輕女類似帖子的討論下,只是簡單地回了一句:“還好,我生了個男孩。”還有人專門寫文章說:“生男孩有多好。”也許文章內容里是寫了作為女孩的艱辛,只要生了男孩就能避免這些悲慘的事情發生。
可這些論調,從一定程度上,就是逃避問題的根本,是縱容,是順服,是聽天由命。
看似心疼女孩,實際卻在暗自慶幸,悲劇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事實上,卻也是一種極大的嘲諷,仿佛把自己與這盛世之下的陰暗面隔離開,就可以當陰暗面不存在。
如果真的心疼那些B面女孩,那些幸好自家不是女孩的論調,可以不要提了,你可以暗喜,但是真的沒人想聽。
B面女孩的故事,有太多太多,他們為了獲得更多的關注和疼愛,她們努力念書,她們努力拼搏,她們有太多的委屈和難過,支撐著她們往前走。
她們那么努力,不過只是想獲得一點點幸福的能力,可即便這點小小的愿望,有時對她們來說,也是奢侈。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B面女孩,在她們掙脫悲慘牢籠的時候,請給她一點點的幫助,告訴她,這世界,有人懂她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