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一的晚上,
氣溫又降了一些些。
下班之后,
小伙伴們都只想立刻奔回家,
有老公的抱老公,
有老婆的抱老婆。
單身狗如御兒,
決定回家抱火鍋!
哼著歌兒邁著小跳步,
御兒我叫上了兩個朋友一起,
在家里,涮肉,喝酒,逗貓,話家常!
聽起來,這本該是個無比美妙的夜晚對不對?
然而事實是,
和朋友一起清空了三斤羊肉之后的御兒我,
苦逼的發(fā)燒了!
朋友陪我去了醫(yī)院。
在醫(yī)生的囑咐下,
御兒我喝了小柴胡、吃了山楂丸,
折騰到了半夜,總算是退燒了。
都說暑去秋來,寒冬未至,
食材豐富且營養(yǎng)價值高,
是最適合進補、調(diào)養(yǎng)身體的季節(jié)。
但是,若稍有紕漏,
陷入了誤區(qū)之中,
說不定就會像御兒這樣,
只顧著進補,而樂極生悲哦!
御醫(yī)解惑
深秋進食四大誤區(qū)
誤區(qū)一:秋不食姜
咱們老祖宗有說:
“一年之內(nèi) , 秋不食姜;一日之內(nèi) , 夜不食姜。”
其實,秋季并非絕對一點也不能吃姜。
關(guān)鍵是“不能多食”以及“夜間勿食”。
誤區(qū)二:使勁兒貼秋膘
高熱量的、動物性食物,
無疑都是補品中的良劑,
它們不僅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
而且味美可口!
身為吃貨的我們,
真的好難拒絕啊!
只可惜,肉類不易消化吸收,
若久吃多吃,身體常常不堪重負!
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chǎn)品”,
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zhì),
往往還是心腦血管病、癌癥等疾病的誘因!
誤區(qū)三:螃蟹永遠不嫌多
雖然營養(yǎng)價值高、味道鮮美,
但畢竟螃蟹性寒,
脾胃虛寒、易腹瀉的主子們應盡量少吃。
御兒個人一點小小的的經(jīng)驗——
“螃蟹配黃酒,越吃越有”。
黃酒祛寒,
可以減輕或是消除一部分由螃蟹帶來的不適。
誤區(qū)四:天干氣躁猛喝水
深秋的天氣愈發(fā)干燥,
適當補充水分是必然,
但只喝白水也是不好的。
大量的白水會沖淡胃液,
打亂體內(nèi)的電解質(zhì)平衡。
御醫(yī)支招
深秋應該怎么吃
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秋季主要的季節(jié)特點是干燥,
空氣缺少水分,人體也缺少水分。
白天喝帶鹽的水,抵抗秋季干燥;
晚上喝蜜水或者甜湯,預防秋季便秘。
深秋四大天王
每個不同季節(jié)、不同月份,
都有著相對應的、專屬它的食物。
御兒特地總結(jié)出了“深秋四大天王”——
板栗,柿子餅,紅棗,葡萄干。
板栗和柿子屬于應季食物,
適量食用,有助于清熱去燥,預防便秘哦!
紅棗和葡萄干雖不是應季食物,
但都有益氣補血的效果呢!
蔬果無罪,暖胃至上
深秋天氣寒涼,
主子們的胃也相應的變得比較脆弱。
御兒在這里推薦幾種適合深秋暖胃的食物,
主子們平時不妨多吃哦!
暖胃蔬菜:南瓜,胡蘿卜,甘藍,紅薯,姜,大白菜。
暖胃水果:蘋果,荔枝,葡萄,石榴,菠蘿,花生。
黑白配
御醫(yī)認為,白色歸于肺,黑色歸于腎。
白色食物,如大白菜、白蘿卜、百合、白蓮子、銀耳、蓮藕、杏仁等,
大多有潤肺的作用。
而黑色食物,比如黑米、黑木耳、黑棗、黑芝麻、黑豆等,
均具有較強的暖身補腎的功效。
若能來一個“黑米粥”配“炒蓮藕”,
或是來一個“蒸山藥”配“涼拌木耳”,
諸如此類的“黑白配”,
簡單卻又不失有趣,
美味且健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