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為人處事都有行動指南。
你是否發現,中國人經常說出相互矛盾的話。比如上面這句:“有所為,有所不為。”比較常見地還有,“不以成敗論英雄”同時卻說“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樣看,豈不是太沒“原則”?非也,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原則,也并不是一條,而是一項項具體情況下的原則。
我們常說要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做事。做人有做人的原則,做事有做事的原則。做人時要用做人應該用的原則來指導行動,做事時則要以做事的原則來進行。如若混亂,則結果自也混亂。
跟著『專欄』課程的一個好處是,經常讓吾想起一些以前不會想或因司空見慣而被忽略的事情。因眼前的茍且而逐漸淡卻的,而曾經如獲至寶得來的“保持驚訝”,被重新喚醒。
“原則”是什么?為什么要有原則?
覺得“原則”可能是自然賦予或限制人類,面對復雜環境,為了節省能量而不得以采用的方法。
人被不允許不斷地犯相同的錯誤。不論是基因決定,還是社會要求。被蛇咬多了,都記錄在基因里了,從未見過蛇的孩子,當第一次看到蛇時,照樣哭。如果一個孩子學習1+1=2時,長時間學不會,家長就急了。
中國人為人做事講:仁義禮智信,謂之“五?!?。其實,并不是將我們限制在這些原則里,而是給我們制定了一道“不為”的底線。因為,無法阻止人去追求,去探索,那為什么要限制人的行為呢?在底線上守守就罷了。
打住,道理說多了,不如來點實際的。
投資原則
近期,或將相當長一段時期里,吾學投資。故,談談最近的一點點感悟吧。算不得多大點經驗。
《以交易為生》書中常強調要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統”,當時不甚理解,以為就是軟件里設置一些技術參數。現在,明白其實就是建立自己的投資交易原則,指導自己的交易行為。
查理?芒格的“投資系統”,是由眾多“系統”組織的新的系統。他是多維思考的推崇者。其核心理念是:重視常識,各行各業的常識,然后,將這些綜合起來考慮。比如,投資一家企業,首要的是看其管理者的品格如何?如果是個靠譜的人,并且有能力,那這家企業就值得投資。
話說,投資市場上的股票,其實是投資它背后的企業。而企業是由其管理者運營的。
記得讀高中時,看到過央視的一個投資節目,節目名好像是“普通人最適合投資股票”,主播是劉彥斌。他說,普通人生活中用得好的品牌就是值得投資的企業,比如超市。
而現在,吾則逐步購買熟悉的股票,如:科大訊飛,網易,阿里,騰訊,美的,格力,比亞迪,萬科,萬達等。
目前,已經A股開戶交易一年多了。從看技術曲線中,得出一點點“原則”:信心沒有十分時,不要在下午2點半以前買入股票。注意上午10點時的走向。
對于沒有自己的“原則”時,從哪能得到呢?這個問題,本周的學習導圖里已經有答案了,其實依然是老生常談的話:學習,踐行。其中,“偶像或榜樣”尤其覺得應該注意。善用好了,力量無窮。因為欽佩,所以“空杯”。
空杯的心態是學習的基礎,進步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