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封寺鎮“治婚喪陋習、剎人情歪風”廣播節目稿(第二十三期)

傳播正能量,報道新三封!聽眾朋友們,上午好,歡迎收聽本周的《三封之聲》。

11月6日,我鎮專門召集各村負責“治婚喪陋習、剎人情歪風”工作的紀檢員,召開專題會議,就如何落實我鎮新創的“五個加力”工作方法進行研討,華一村紀檢員陳政芳指出,“目前華一村的大部分在家村民都已了解了治陋習工作的各項規定,但在外打工的村民可能還不太了解,所以返鄉后還需要上門進行宣傳勸導?!贬槍Υ祟悊栴},會議研究決定由各村紀檢員負責用短信或者微信的形式將三封寺鎮關于“治婚喪陋習、剎人情歪風”的具體內容發送至在外務工人員的手機上,并且通過將宣傳標語張貼到每個村的每個小組,加大“治陋”工作的相關宣傳。會議還建議各村多發現、多挖掘優秀的典型案例,形成材料進行宣傳,以個體先進帶動整體風氣的進步,營造更加和諧的人情宴請風氣。

本周的《三封之聲》想為廣大村民朋友介紹倆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關于“治婚喪陋習、剎人情歪風”的感人故事。

10月30日,由華容縣委、縣政府主辦,縣紀委、縣委宣傳部、團縣委、縣總工會、縣婦聯聯合承辦的“治婚喪陋習、剎人情歪風”首屆集體婚禮在縣人民廣場舉行。20對新人踩著美麗的紅地毯,在縣領導錢丹青、李學松、楊景、蔡吉偉、趙群子及親朋好友的見證下,步入婚姻的殿堂。


圖片發自簡書App



新人任文、毛雪芳說:“婚事新辦是年輕人擁護與支持全縣破陳舊陋習、樹文明新風的一個舉措,而且得到了大家的共同見證和祝福,深感幸福、幸運;植同心樹,永結同心,則意義重大。“馬鞍山公園正在建設初期,我們今天參加集體婚禮過來種下這棵小樹苗,以后也會經常過來看我們種下的這棵樹,很有意義?!?/p>

2009年時,我縣一位名叫楊潤蘭的70多歲老人,生了一場大病,差點失去生命。身體恢復后,她寫了一封《告子孫書》,叮囑子女們不要大操大辦自己的身后事?!澳阌绣X,可以拿去搞國家建設,拿去扶貧,我沒有一點意見。但是我死了,你要是大肆放鞭炮浪費、搞各種封建迷信,我不提倡?!彼f,“找個空地,挖個坑,把骨灰放里面,上面栽棵樹,也不用留什么記號,免得破壞環境!”


圖片發自簡書App



老人說,自己有70多歲了,因病魔纏身,身體每況愈下,她希望能盡自己最后一點綿薄之力,為“治陋”工作、為家鄉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紤]到自己“百年”之后,子女不遵照《告子孫書》簡辦喪事,或是執行起來有困難,她現在趁著身體還能動,給每位親戚朋友寄去自己的《告子孫書》,請求社區干部監督子女執行。

倆則故事,一則為喜事新辦、一則為喪事簡辦,都是對于舉辦紅白喜事的正確表達,是破除陳規陋習的新利劍,為社會樹立了文明新風的良好勢頭。20對新人舉辦的一場又省錢又有意義的婚禮,簡單卻飽含真摯,是愛最美好的見證;老人書上顫抖的筆跡、樸實的話語、堅定的決心,是給予“治陋習”活動的最大肯定,他們的無私行為,讓人心生敬佩。

古人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作風建設、民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治婚喪陋習、剎人情歪風”需要我們每一位群眾積極參與,需要黨員干部貫徹落實,不斷總結經驗做法,創新工作方法,從而實現鄉鎮全覆蓋。

深入抓,經常抓,不斷抓,以文明借鑒為榮、大操大辦為恥,以艱苦樸素為榮、愛慕虛榮為恥,抵制大操大辦,崇尚勤儉節約,爭做文明新風的積極倡導者、主動傳播者和自覺踐行者,才能推動社會風氣持續好轉。

這一期的廣播會就到這里,下周同一時間,我們將繼續為您播報“治婚喪陋習,剎人情歪風”的最新進展,謝謝各位的收聽,我們下周再見。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