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電影

?電影是一種語言,一種專業的語言,人們的一種生活——電影生活。

電影最早來自由西方,它有著上百年的光輝歷史,到今天,已是花樣百出,日日翻新,給人們的休閑娛樂生活帶來了無盡的樂趣。

有人說,看電影不如看小說。當然文字和電影一樣,它們都是一種媒介。電影是講故事,小說也是講故事。這話是沒錯,自然也是合情合理,不過,它們之間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區別在于電影是用畫面講話,而小說是用文字講述。使用畫面說話是一種很直接的方式,而文字呢,需要用很復雜的描寫,才能構成一一幅畫面,而這個畫面還需要人通過大腦思維的方式才實現——這,就是電影和小說的敘事區別。

當然了,文字是一切創作的母體,不管任何的發明,任何的創作,任何的的思維,它們都首先是來自文字。只是說,看電影和看小說相比之下,電影要直觀一些。

電影可以讓逝去的情景重現,可以說這是人類史上一項偉大工程。早在古時候,就有把尸體完整地保存下來的技術。僵尸、木乃伊就證明和解釋這一事實。歷史告訴我們,古代早就有人想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僵尸、木乃伊的造就技術,就是他們對時間和空間發起的挑戰。可是,這種挑戰要像電影一樣還原以前的真實情景,而且多次還放,那是辦不到的。這只是說明一點,電影的想法,古人早就有了,只是他們那時候沒有電影的這種技術,還辦不到而已。

現在,人們都還很在意什么好萊塢大片、香港片;好萊塢明星、內地明星等什么什么的。這我個人的觀點中,這些根本不重要。試想,電影莫非就是敘事,也就是用畫面和聲音相結合的技術給人們講故事。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注重的是電影本身,而并不是什么好萊塢,國際巨星,影帝。如果你是一個入戲的觀眾,你是把電影的演員當作這故事中的真人,而不會去想他們是演員。如果你非常在意影片的來源和明星,那么,請問,你是看電影還看明星,看制片廠呢?不能排除,好的制片廠或是好的演員,出來的作品質量可能會高一點。但是,你作為一個電影觀眾而言,不要太在意這些。或許,大家也聽說,北京的很多京劇老戲迷在看戲的時候,都是閉著眼睛看的。只有演員在出錯的時候,他們才會知道。可以說,他們下了場以后,都不知道今天臺上的那幾個演員是誰。

電影,它作為一中語言,一種媒介,一種工具,一種科技的產物,同時也是一種藝術。

想要把電影的質量提高,必從全方位入手,才能有所改進。如果只局限一兩個方面,那可能行不通。像現在,電影制作者掌握了觀眾的一種“追星心理”。電影籌拍時,先考慮的就是什么“大明星,大氣場。”不惜花重金,也要請到知名的名星大腕來做男一號或是女一號。我真的想問,觀眾究竟是看電影還是看明星。如果是一個理智的電影制作者,應當是去考慮這部電影的整體工程,而不是去附合少數人的心理和好惡。

現實,世界上的每一個人的心理不一樣,愛好也不一樣,任何完美的電影都沒有辦法去滿足每一個人。比如說,有人說劉德華的歌唱得很有男人味,有的人卻說他的歌太爛。可是事實上,劉德華的歌很大眾化,已經成了經典。所以,電影的創作也要大眾化,也就是說要符合大部分人的心理。畢竟,追星的是少數人,大部分人還是以電影內容的優劣來評定的。

實際上,電影是人們的一種生活,電影制作者首先考慮的應該是人們對這部電影的接受人群,盡量以多數人的感覺和喜好為主。那有人問了,“什么才是大多數人的感覺和喜好呢?”。其實,這一問題不難回答。誰都知道,我們中國是一個傳統的文明國度,觀眾最大的接受是歷史、勵志、社會、文化四大類題材的電影。【歷史題材】老年人回憶歷史,年輕人了解歷史,這很有意義,更是符合各年齡段的觀眾。【勵志題材】它可以使老人的心不老,更可以激發年輕人奮發圖強,一心求上進。【社會題材】它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到我國的實時社會狀態:如經濟發展進度、各地人情風俗、人文景觀、名人趣事等。【文化題材】這一題材更是具價值:如東西方文化差異、我國古今各時期文化差異、我國現代各民族的文化差異等等。

當然,還有更多的電影題材也很有意義,不過我沒法去詳盡,也只能舉幾個例子說明而已。

我們看電影,了解一下電影和分析一下電影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我們看了電影只有學會分析它,才能更進一步地對它有一個很好的認識,來豐富我們的休閑生活和有趣的娛樂時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