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學心理學的素食者是怎樣的體驗?

素造心生活

2012年5月29日,我寫了一篇關于我為何吃素的日記,我把那一天當作我的素食紀念日。

如今4年過去了,我經歷了飲食習慣的巨大轉變,“擺平”了不少來自朋友和家人的質疑的聲音。并且意料之外地,我身邊的人也在慢慢發生變化。

我的先生在我素食一年后也轉變成素食者。一位網上認識的考研研友,我們見了一次面,聊了一些關于素食的話題,再次聯系時,她說她已經素食大半年了。讀研究生期間,一位學妹和一位學弟也主動與我聯系詢問關于素食的問題,現在他們都成為了素食者。

我自己是在備考心理學研究生時開始素食的。那時除了吃飯睡覺,所有時間都在學習。學習時不免會開小差,有時我會思考人類為何只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去區分動物(伴侶動物、家禽和馬戲團娛樂動物),以及外星人如何看待人類和其它動物等。后來看了紀錄片《地球公民》(Earthlings,2005),我決定成為素食者。

從我對自己和身邊朋友的觀察來看,我發現,素食是真正發自內心的、與他人無關的個人選擇,只需要一個契機,一切自然開啟。

那么,這一切和心理學有什么關系呢?

回顧這幾年的經歷,我發現,我之所以極少受到外界影響,身邊人的態度也發生了不少變化,是因為我在生活中不自覺地應用了心理學。

?清楚自我與他人的邊界

每個人作為獨立的個體,都是有邊界的,這種邊界包括身體的和心理的。

身體的邊界很清晰,別人碰到你,你很容易能感覺到。心理的邊界比較模糊,但這個邊界保證了我們能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我們有自己的思想、情感,能獨立感知這個世界。如果心理邊界不清,就會導致人際關系沖突。因為不知道“你是你,我是我”,有時會入侵別人的心理邊界,缺乏對他人獨立性的尊重,認為每個人的想法都應該跟“我”一樣。

因為親身體驗到素食的好處,有的朋友會迫不及待想要跟身邊的人分享,勸導他們吃素。當得不到積極反饋的時候,就會變得很沮喪——我明明是為了他們好,他們怎么就不懂呢?

我們真的是為對方好嗎?勸導,本身就是一種心理邊界的侵犯。想象一下,你被七大姑八大姨勸結婚:差不多就行了,別那么挑剔啦,那個誰不是挺好的嘛。再想象一下,你被人勸吃肉:吃一口嘛,真的特別好吃,你不吃太可惜啦。請問,你有什么感覺?你會覺得他們是為你好嗎?正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你覺得好的東西,我不一定覺得好。每個人要尊重別人的心理邊界,不要隨意勸導別人。

那么,你可能會問,我是素食的得益者,我想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分享給別人,難道有錯嗎?

分享當然沒有錯。不過要注意,分享只是給予,而沒有強加。比如,當有人問起你為什么素食的時候,你就可以分享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觀念。這種交談讓人愉悅,而如果主動“說教”,就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

?堅定你的立場,見招拆招

不過,也許你很委屈:我從來沒勸過別人吃素啊,我只求別人別老勸我吃肉,請你們別再勸我了好嗎?

這就是對方的心里邊界不清,想要入侵你的世界。非素食者通常無法相信素食者真的不想要吃肉了。人們經常過于相信自己的感受,認為現實世界真的如此,所以別人也應當有如此感受。

這時,如何堅守你的立場,關鍵在于自己。

只有你的立場堅定了,任憑別人的“妖風”如何刮,也刮不倒你這棵堅定的大樹。第一次堅持了,可能會承受一定的人際壓力,但第二次、第三次,當對方看你毫不動搖,也就沒興趣和你爭辯了。如果有人還是頑固不化,我只能說,遠離這樣的朋友。

相反,如果你有一絲動搖,對方馬上也會察覺到,從而“得寸進尺”。我剛素食時,媽媽覺得自己的拿手菜再無人欣賞,很是沮喪。剛開始我有點內疚,一次午飯時,在媽媽的勸說下吃了一顆小蝦米。結果,聰明的媽媽立即察覺到,我的立場并非不可動搖,晚飯時把我最愛的毛豆和蝦炒在一起,好大一盤。我心想,不好,她發起進攻了呀!我得立即鞏固我的堡壘。于是我什么都不肯吃。結果再下一頓飯,媽媽就妥協了,做了純素的菜給我,因為她不想我餓肚子了。后來,媽媽主動發明各種素食,我吃得很開心,媽媽也很開心,就皆大歡喜了。

我曾吃了二十多年肉,我知道當一個非素食者和一個素食者分別是怎樣的感受。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個后天素食者,那么請記得,現在無法理解你的他人,可能就是過去的你自己。

所以,平靜對待他人的勸說,如果你暫時被勸服,也不要苦惱,繼續戰斗。記住沒有人能真正強迫你吃肉,最后做決定的還是自己。只有自己的立場夠堅定,才能抵制被說服。

?及時強化,教會別人“幫你”吃素

有一次在電視節目上,臺灣著名小籠包專賣店鼎泰豐的工作人員模擬了客人進店招呼的場景。那位工作人員問:“請問您喜歡吃辣嗎?您幾位有沒有素食的呢?”

臺灣佛教比較發達,素食人群非常多,因此素食者的需求也更受到重視。

我理想中的世界,是我們的大小飯店也能列出“V”字標識(Vegetarian)的菜單,超市里也有標有純素標簽的零食。

然而,現實還不夠理想。我們的社會對素食的了解還遠遠不夠。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可以從它對少數群體的態度看出。那么作為一個普通的個體,如何能幫助普及素食的觀念,從而使我們的生活更便利呢?這需要我們勇敢地提出要求。

剛開始素食時,我不敢跟別人提要求,因為怕給別人添麻煩,所以只尋找現成的、沒有動物成分的東西吃。后來我想,如果我不告訴別人我的需求,別人如何知道還有素食者這個群體呢?他們如何了解素食者都不吃哪些東西呢?

我想,如果我去餐廳吃飯,向服務生提出要求,那么下一次Ta碰到另一個素食者,就會更理解別人一點,再碰到第三個、第四個素食者,Ta不就見怪不怪了嗎?沒準Ta還會向老板提出增加素食菜單的建議呢。

所以,我開始堅持這樣做。學校食堂的大叔、大媽和街邊賣早點的老板都知道我素食,并為我提供各種便利,甚至更新自己的菜單。

一位食堂大叔剛開始會仔細吩咐后廚說,既不要放肉也不要放蛋哦!后來他和后廚之間形成了默契,看到我來了,就朝后面喊:“素砂鍋一個!”大叔有次還朝我豎起大拇指:“不吃肉還長這么好!”

另一個賣刀削面的小妹,第一次聽到我說要炒刀削面不要雞蛋也不要肉,很防備地說:“不放雞蛋和肉也是這個價格。”

我笑著說:“好啊,謝謝你,因為我不吃雞蛋和肉”。然后,我根據心理學中“及時強化”的原則,第二天立即再找她點不要雞蛋和肉的刀削面,并鞏固這種強化,接連幾天繼續去。后來小妹徹底放下了原有的觀念:不要雞蛋和肉是為了省錢。她的觀念更替為:有人就是不吃雞蛋和肉,并不是為了省錢。以后她每次看見我,立即說:“素炒面對吧?”

這種“提要求-及時強化”的方法我屢試不爽,它讓我的素食生活很便利,也讓我覺得很有趣。

? 終極策略是沒有策略,做好你自己

當然我算是比較幸運的,父母開明,朋友絕大多數也很尊重我。我知道很多朋友還會遇到一些困難,尤其是來自家人的阻力。

對此我的建議是,做好自己。如果別人質疑營養問題,就自己多學習,慢慢儲備知識。如果家人擔心你的身體,就積極鍛煉。如果你周圍的環境對素食非常不寬容,考慮換個更有見識、更尊重他人的環境。

此外,我們渴望他人尊重的同時,也注意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每個人有自己的生命歷程,我們只是世界的旁觀者,而非主導者。

正如心理學家榮格所說:

“你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要學習像太陽一樣,只是發出光和熱,每個人接收陽光的反應有所不同,有人覺得刺眼,有人覺得溫暖,有人甚至躲開陽光。種子破土發芽前沒有任何跡象,那是因為沒到那個時間點。永遠相信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 ”

共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2016年年底,Eartha找到了我們,進行了再次合作。在長春-21℃的天氣下,小店快裝項目負責人帶著小伙伴們,為...
    小店快裝閱讀 426評論 0 1
  • 當我心滿意足的吃著肉夾饃和涼皮時,深切的感受到人的需求其實很容易滿足,只是吃飽穿暖而已,其他皆是多余。 坐在涼皮店...
    馨香盈袖閱讀 229評論 0 0
  • 遇見你是我的幸運,你的出現讓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色彩,生命也因此變得更有意義。 對待感情我一直都是順其自...
    微笑背后丶閱讀 966評論 0 0
  • 陽光,如潑灑開來的河水,靜靜地流淌著。 時光,是一面清澈透明的鏡子,倒影著你,我的模樣。 一路的落英繽紛,悄然地滑...
    如煙如云閱讀 214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