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吃完早飯,拖著地板,腦子不停的在思考,為什么好多人都不開心,有壓力、有煩惱……?是因為渴求太多,就如佛教上所說的貪嗔癡?還是?自我感悟人的欲望得不到滿足時,始終不能真正快樂起來了,當在欲望的途中不斷前行時一直會有壓力。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媽媽讓我到別家去借東西時,內(nèi)心是多么的抗拒不想去,因為有個人利益目的便有了壓力。但如果讓我把好吃的去送給人家時我便會搶著去,因為沒有個人目的,只是想讓他們共享。
? 從上面的經(jīng)歷與感悟,突然明白在自己內(nèi)心的潛意識里一直有想做公益的想法就是這個原因。有時想,做公益是要具備條件的,比如有足夠多的金錢,衣食無憂時再去做,但反過來一想,那掙到錢的標準是多少呢?有可能一輩子都達不到自己的所需標準,看到媒體報道,有影響力的企業(yè)或明星捐助有時是幾千萬,幾百萬……而也有拾破爛的老人不舍得吃穿,把攢的錢捐贈給貧困大學生……而他們的舉動似乎讓人感覺更溫暖、更感動,這也恰恰是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 ? 任何事情不是一定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去做,只要特別想做且愿意去做,那就是先去做吧,特別是公益的事情,我以為。
? ? 報了劉老師焦點班的學習和家庭中的正面管教的課程,我的初衷是改變自己,幫助別人,遇到自己最愛的自己,便把學的課程分享到我的家庭群,朋友群,商會群,再就是《北大心理課》朗讀的分享,我讀了很受益,我受益了干嗎不念出來分享出去,哪怕讓一個人受益也是值得的。從開始讀感覺自己讀的很差,開始分享《家庭中的正面管教》感覺自己講的不好,有些不想做下去了,我明白是自己太在乎自己的感受了,而忘記了初心。始終堅持下來了,兩個多月了,非常感謝一路走來,朋友、親人對我的支持、鼓勵與陪伴,更感謝自己的堅持與努力!
? ? 做公益是可隨時隨地的,不需要準備,不需要自我感受,只需要用心去做就好了,只要愿意!
? 繼續(xù)努力,繼續(xù)前行,遇到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