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瓣綠兒
-1-
不僅要多提問為什么,還要學會正確提問。
去年夏天,去飛魚船長組織的線下講座聽了一場關于互聯網運營及應聘相對應工作的正確方式。
我印象極深的就是做運營不管是用戶,活動還是內容,都需要在想其后背的原因。多去問為什么,激發自己的深度思考,去探求其背后的真正原因。
多去問為什么,這就代表我們需要時刻具備一種好奇心,比如在我們孩提時代,對一個陌生而又充滿新鮮事物的世界,總是會問我們的父母,這是為什么呢?
美國詩人卡明斯說:“我們總是能給出一個美麗答案,但誰又能問出一個美麗問題呢?”
現在細想,果不其然??蓤绦械暮脝栴}才能夠為我們帶來改變,是能促使我們成長的催化劑。
可是如何來進行正確的提問方式?創造一個個美麗的問題呢?
沃倫·貝格爾是美國資深的媒體人,也是創新研究領域的專家。
他著作《絕佳提問:探尋改變商業與生活》幫助我們開啟正確的提問方式,一起來學習。
以最近遇到的一項工作來看,最近領導吩咐我把公司的進口報關事宜配合報關公司做好。
因為前面2次都是給報關公司做的,我來做對接,并沒有給我的本職工作帶來太大的影響。
可是現在領導換了一家新的報關公司,前期都需要企業自己去商檢局,口岸做產品備案及跑一些復雜的流程,看著那word和ppt的操作文檔,我是一頭霧水。
顯而易見,心中充滿了疑慮,又不能拒絕領導的安排。在問自己:“我能做的好嗎?”答案只有兩種,能或者不能。
其實一定程度上,這就給了自己想要拒絕開始的理由。
按照書中所說其實可以試著這樣問:為什么對做這件事有疑慮?此刻大腦已經開始思考阻礙我行動的理由了?
那肯定是:“沒這塊相關經驗,也沒時間研究,本身我的本職工作壓力就很大。我不擅長研究繁瑣的操作流程,怕遇到困難,萬一弄錯信息到時影響公司進度了怎么辦?”
-2-
假設...會怎樣?
了解了自己內心的這些疑慮之后,再開始換一種新的思考方式進行再次提問。
為什么不能去完成這項工作,而選擇性的進行逃避。假設是我做不好這個工作,領導會很失望,本身對我抱有期望,做的不好,惱怒之下把我炒了。
那我要選擇如何面這個困難,答案顯而易見:那肯定是其他的工作都放在一邊,專心研究這個問題,最后順利完成。
為了現實生活,我要賺錢解決溫飽,需要這份工作。再退一步高尚的說工作是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途徑,若經過我的研究并做好,這不僅僅是增加我的一個技能,也會讓我更有成就感。
其實對于第二階段的提問我們要用一種破壞性思維,想象一些不可能的事。
或者重新組合,強制聯系一些不想關的內容。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大腦其實在尋找另外一種可能性。
而且不得不說換一種方式來進行提問,會讓我們更換了一種心態,由消極變為積極。
作者說到這個階段,不要停留太久,就要開始進入第三階段。
如何開始做?
很多時候,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每個企業都更傾向于有強大執行力的員工。
每次開完會,是不是可以按照會議要求中的按照計劃去執行,完成并且及時匯報反饋。
所以到這個階段就需要有強大的執行力,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工作中要保持一些很好的處理問題習慣。
遇到復雜或者一個龐大的任務時,時刻牢記,需要采用“分而自之”的方法,進行細分拆解。
可是畢竟是一些難題,所以難免會出現很多困難,讓我們會煩惱,失去耐心,還拿這件難題可以我問自己:
001 為什么在以往2次的報關過程中,不和對方請教,弄清楚整個處理這類事宜主要操作步驟和注意點?
002? 是不是自己的工作態度有問題,非本職工作就可以只是負責對接,純碎按照對方要求來配合,卻不深入思考和研究其原因。
003 怎么改善這個問題呢?
雖然這只是工作中大家遇到的一個難題,可是通過正常的“提問”來問自己,就會發現這不是簡單的一個工作問題,而是反映出自己自身的問題。
若我們遇到問題,就可以這樣一次次的提問,相信不僅不止解決了疑惑,更改善了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狀態,更清楚的了解到自己應該如何去做。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凡事講究因果關系。
直面問題會使人感覺痛苦,可是問題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決,就會永遠存在。
我們能做的盡可能早的面對問題,意味著把滿足感向后推遲。
可是行動過后,那種挑戰自我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會讓我們積極起來。
勇敢走出舒適區圈,會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