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如何克服緊張
訓練中,教練要求每個隊員都在大家面前表演一下太極一章。
看得出來,每個孩子都有些緊張,而壯壯的問題是太緊張。
緊張的原因是什么?是能力不夠,是心虛,是自己的表現不夠好,是怕別人評判的眼光......。
我想,緊張是復雜的,甚至包含了上面所有的情緒。即使你明白了,依然會緊張。
我就是一個容易緊張的人,我的這種緊張不僅僅體現在當眾講話上,它已經融入到我的生活,方方面面。該不該緊張的事情,我都容易緊張,長久以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直到現在。
容易緊張的人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顧慮的事情太多,太看重他人的想法。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對自己不自信,做事情是容易否定自己,認為別人做的好,自己做的不好;尤其是在遇到挫折時,更是容易全盤否定自己的過去,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但反過來又會因為外界的肯定,認為自己很了不起,什么都行,自己很牛逼。
壯壯剛剛學會游泳時,還不夠熟練,但也能游滿一個泳道,只是泳姿已經變形。
在我提醒他要調整一下自己的泳姿時,他的身體出現了偏差,游泳受到了限制,本來還能游滿一個泳道,但突然間就不會游了,趴在泳池邊,試了幾次,結果連兩米都游不出去。
“爸爸,我根本不會游!”
“你會的,前幾天,你一直游得很好!”
“我已經忘記了,我再也不會游了!”
.......
停了半個多小時,我們再次下水,又會游了!
關于孩子的性格,我之前一直存在著一個錯誤的理念:性格是天生的,父母的性格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外界對孩子性格的影響很小,外部環境只是對已經形成性格的補充。
對于這么重要的事情,我卻忘記辯證的看一下:之所以是父母的性格決定了孩子的性格,不也是因為環境的影響嗎,只是時間久了,人們便簡單的認為,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要知道,將雙胞胎分別在兩個不同的環境中撫養,他們在性格上會有極大的不同。
前幾日,學習李希貴(北京十一學校校長)的教育理念,有句話讓我感觸很深:家長不做改變,對孩子的期盼也僅僅是妄想。
這句話是在說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在說外部環境對孩子的重要性,也可以說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
所以,面對兒子的太過緊張,反思的應該是我,努力提高的也應該是我。
▽
現在,我們經常聽到一種做人的理念——做自己。本質是在說:要挖掘內心真正的自我,發現自己的潛力,不要受外界的困擾,讓自己成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獨立思考的人。
這說明,我上面提到的受外界影響、不夠自信的問題是具有普遍性的,只是有些人顯現出來了,有些人掩藏了這種特性,表面看不出來。但從根本來講,這類人在社會中并不少,要不然也不會全社會嚷嚷著——做自己,如何做自己。各種圖書、各種音樂、各種廣告、各種媒體也不會大張旗鼓的宣揚這種理念。
這樣看來,我們并不孤獨!
下面我以楊瀾克服緊張的辦法結尾,希望有此困擾的你多加練習,努力做好自己。
楊瀾在《我是演說家》中分享了一個克服緊張的辦法:
第一,在上場之前做深呼吸半分鐘。當我們的身體能夠放松的時候,它會向我們的頭腦釋放出一個非常強烈的信號,那就是說沒關系沒有什么了不起的;
第二,就是你可以自言自語。你可以自言自語這么說,我很緊張沒錯,但是任何人處在這個位置都很緊張;
第三,我可以接受我的緊張。但是我有比我緊張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去講出我要說的話。
這與我之前介紹的羅永浩的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詳見:如何跳出感性的軀殼,走向理性
/ 02 / 今日練習
需要加強腿部的練習,可以在家要和壯壯進行踢靶的練習。
在教練提醒過三次后,壯壯仍然沒有改正自己的問題。
實話說,現在的教練是很難做的,明明心里非常生氣,有踢孩子一腳的沖動,但面對父母就在一旁的情況,哪個教練又敢“亂來”呢?
我現在對于所謂懲罰孩子也有些迷茫,按照尹建莉的做法是決不能體罰孩子,那樣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創傷云云;但按照薛瑞萍的理念,孩子是要懲罰的,但要注意方法。
其實,這種情況,我認為壯壯是應該被懲罰的,事不過三,很明顯此時他一定是心不在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