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景:在混亂中建立一種美的秩序。
3種取景方法
1、數字取景法(平面、二維的角度)
a三分法(橫豎兩種)
橫——把畫面按水平線切成三等分,適合山川、湖泊等自然風景(這會給人一種穩定、平衡的美感,而不是無序的雜亂感。)
豎——可以把人、物放在三分線的位置上(它給人一種愉快的寬松感)
三分法的綜合運用——九宮格(橫的三分+豎的三分)如果我們拍攝的主體,能放在中間的4個點上,也能讓人感到很舒服。
b對稱法(是一種力量的均衡、視覺上的完美無缺)
左右對稱(特別適合大氣的建筑,比如故宮)
上下對稱——比如倒影(需要把手機放到地面上去取景,手機垂直于地平線,并且可以把手機上下反過來,讓鏡頭更靠近地面,變得更低),除了河流和水池,建筑物地面的反光、下過雨后的路面積水也能產生上下對稱。
這兩種方法,都是幫助我們建立一種穩定的、美的秩序感。因為,水平或垂直的線條,天然就具有一種美感。
2、取景引導法(引導觀賞者視線——請看向這邊)——凸顯拍攝者表達的核心內容(立體、三維的角度)
a搭畫框(是中國的古典園林特別愛用的)窗戶、門是最常見的畫框,在旅游景點的時候,可以找到更多樣的畫框。通過仰視的視角也能找到平凡建筑中的框。
b找縱深——給人一種延伸感(最常見的就是道路)你很容易就順著道路所匯聚的線條看過去,視線變得集中,而不會在畫面的其他地方游移,同時還會給人以空間感。
3、意蘊取景法——通過賦予觀賞者一種空間的想象和延伸來建立更高階的美感(照片主題的藝術原理)
a留白(除了你拍攝的主體,多給畫面留一些空白部分,比如干凈簡潔的、顏色單一的天空、湖面、墻面和地面等)拍局部的手法讓人有一種新鮮和陌生感,因為我們肉眼很少這樣看世界。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拍自己喜歡的小物件。
b動靜對比,生動跳脫的畫面感就出來了,在動與靜中,有一種平衡的張力,讓人感到舒服。
IPPA(iPhone Photagraphy Awards,蘋果手機攝影大賽)
二、光影和色彩——在對比中取得美感
1、光是畫的靈魂——劉半農,光影的本質是明暗對比
a主體與環境的對比,會給人一種舞臺的感覺,畫面中的主體是主角,被舞臺上的追光燈所照亮
b逆光剪影(逆光,當我們欣賞朝陽、夕陽或強光源的時候,我們和光源相對,就是逆光),在這種時刻,最好的方法是拍人物的剪影,但要注意把人物放在一個合適的構圖位置,比如三分線或中軸。
拍照時考慮畫面人物的姿勢和視線方向,從而達到視覺上的平衡。(因為人物是看向右方的,所以右方得多一點來達到平衡)
c尋找幾何式的明暗對比
轉變你的視角,用抽象、整體的眼光去替代以前具象、細節的眼光,帶著幾何、光影、色塊的意識去發現和創造
d光影的妙用,比如拍影子,比如用光影制作畫框
2、顏色
a整體的大色塊,均勻而無雜色的純色大色塊能夠有效舒緩我們的視覺神經,而這種色塊之間的對比給人一種特別跳眼又舒服的觀感,強調顏色的整體感和秩序感。
b跳出環境的小色點,強調顏色跳脫出環境的沖擊感。
冷暖色調的對比,大自然一般都是偏藍色、綠色冷調的顏色,所以如果是紅色、黃色的暖調色,很容易跳出來(這時候,你就要想想穿什么衣服來與環境做出對比啦)
3、調整曝光度
培養審美(香港攝影大家何藩先生的作品),一個攝影師的成熟不僅僅是技法上的成熟,更應該是思想上的成熟
三、姿勢和陌生感
1、姿勢(多鼓勵,多讓鏡頭前的ta放松)
a背影殺,背影強調的是一種氛圍,將人物融于整體環境中,也可以適當微微向左右兩邊轉轉,抬抬頭,還可以坐著拍,單人、多人都可以拍背影,而且多人往往可以營造畫面的故事性。
b側臉殺
c不看鏡頭的走路(從側面拍)
d創造你的專屬姿勢
e如果我真的不會擺姿勢怎么辦?還可以走遠一點,把人變得很小,拍壯觀的遠景,產生強烈的大小對比。
2、陌生感,藝術的手法就是將生活“陌生化”
a整體VS局部(特寫局部,可以拍出陌生感),從整體到局部,從具象到抽象,從全景到特寫
b常規視角VS新鮮視角(仰視、俯視),把照片旋轉180度,讓影子成為畫面的主角,積水中的建筑或人
四、后期(Snapseed App——手機界的Photoshop)
后期是為了更好的還原人的視覺效果
修圖4步走
Part 1 構圖(四個基本的后期構圖功能,可以使用多個或一兩個)
a旋轉(可以調整鏡像以及旋轉來控制地平線,讓畫面橫平豎直)
b透視(可以調整畫面橫平豎直,可以自動填充空白區域,無需裁剪邊緣即可調整透視變形)有時,我們取全景時很容易把手機傾斜,這時候得到的線條就會相對變形,那么我們就可以使用透視功能
c裁剪(通過選擇框選出想要的圖片部分進行裁剪,也可按比例進行裁剪,二次構圖,減去雜物,突出主體或者重構主題)一般選用1:1, 3:2, 4:3, 16:9這幾種黃金比例的框,而不是自由裁剪,自由裁剪很容易破壞畫面比例,把多余的元素去掉,讓畫面集中于你要拍攝的人、物或景,集中于三分線或中軸線上,突出你的主題
d展開(增加畫面空間,二次構圖)拉著畫框上方的白色橫條向上移動,就能整體增加畫面上的空間,并且軟件會自動幫忙填色。
Part 2 光色
a修復(類似于ps中的污點修復,利用這一工具可以快速移去照片中的污點和不理想部分)在環境亂、人多的時候,去掉畫面多余的元素就可以使用修復
b調整圖片(整個照片的光線有點暗,可提高亮度;想讓明暗對比更強烈,提高對比度;顏色不夠鮮艷,提高飽和度;為了讓細節更豐富,提高氛圍;想讓畫面更溫暖,提高暖色調;想讓暗部細節更豐富,降低陰影)一般風景照,都會提高對比度、飽和度和亮度。
c突出細節(對圖片進行細節處理,讓畫面更加細膩,線頭更加明晰)結構:增加細節,突出顯示照片中對象的紋理而不影響邊緣;銳化:增加細節銳度。
d暈影(明暗明顯,突出主體;逆光拍攝,剪影效果;添加暗角,營造氣氛)點按藍點并將其拖動到整圖中主要突出部分,使用雙指張合擴展或限制暈影的中心大小。
Part 3 進階功能
a畫筆(調整畫面某一個小地方的效果,相當于調整圖片的縮小版,可以有選擇性的改變照片的局部效果,通過放大或縮小圖片可更改畫筆大小,然后選擇加光減光功能)
b局部(可調整局部亮度、對比度、飽和度和結構)和畫筆很像,區別在于畫筆更偏向于手指的自由操作,而局部有一定范圍
c歷史記錄(在做完所有的修整之后,可以查看具體做了哪些步驟的修整,查看修改內容,會把你操作過的步驟全部顯示出來,從而再次修改)
Part 4 從0到1來修圖
a選基本濾鏡
b調局部光色
c調明暗比例
d重新取景
五、朋友圈——印象管理的重要平臺
1、玩轉九宮格(一幅照片很難表達創作者的所有感覺,因此,訓練有素的攝影師常通過多幅照片來集中體現他們的想法)
表達統一的主題有三種方法(組圖的主題是什么?從視覺上是怎么表現主題的?從內容上是怎么表現主題的?)
a統一的色調(暖色調、冷色調、黑白)
b統一的元素(線條、幾何圖形、光影)
c統一的線索(一次展覽、一次旅行、一組植物、動物,你和ta的故事)
好的照片,除了視覺上好看,還要能給觀看者一些啟發,讓他們感受到有觸動、有故事、有意義。
照片排版
首先不建議9張圖全是單一的人物照,這樣會讓人產生視覺疲勞,人景結合的組圖排版可以讓人有種低調、神秘,不刻意的優雅
a人景交錯排版
b中心點排版(只 在最中間的位置放上人物照,可以營造出一種人物被景色包圍的感覺)
c對角線排版(可以形成視覺上的活潑和跳脫感)
配文(文字盡量簡潔,不啰嗦;圖文要有相關性,不扯遠;想象一下當時拍這組照片的心情,可偏詩意一點;實在想不出來,可以不配文)
小細節
a頂出天際(盡量不要把主體的頂部頂到畫面的最上方)
b人離畫面底部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