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連灌六杯酒后死亡”。起初在微博上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沒有點開鏈接去看。
在面對這種意外事件的新聞標題我都是抗拒去打開的,我害怕看到評論里冷靜的吃瓜群眾對于死亡原因的揣測爭執,不忍看到視頻里死者家屬捶胸頓足的悲痛,也不愿在看到事件相關各方對于責任的相互推卸。
但是事件一經報道,就以各種形式在各種與高校、教育、媒體相關的公眾號里迅速發酵,我還是被動地了解了一番。
1
6月17日晚上,剛考完四級的大一學生王耀棟和同學去酒吧聚會,這是他們第一次去酒吧,恰巧遇上了酒吧做活動。
只要在3分鐘內喝下6杯總共1800毫升的雞尾酒,就可以獲得500元的減免優惠。否則,就要支付這6杯酒的費用,一共168元。
現場自愿報名參加活動,監控顯示,當時整個酒吧只有王耀棟一個人舉起了手。他說自己“酒量不錯,可以喝。”
混合了“伏特加、白蘭地、朗姆、卡盾XO等7種酒類”的“特調雞尾酒”擺在酒館的舞臺中央。他走上臺,一口氣喝了四杯。
在喝到第五杯的時候,他曾干嘔了幾下,走下臺階,做了個擺手的姿勢。但在酒吧昏暗閃爍的燈光和嘈雜喧鬧的氛圍下,這個微小的動作迅速被一陣陣的“加油”聲所掩蓋,并沒有人注意到。
隨后他又在觀眾的大聲喝彩和手機閃光燈中喝下了第六杯酒,然后突然栽倒了下去。
大家只當他是醉倒了,并未過多在意,把他扶到角落里催吐。直到近四十分鐘之后,發現他唇色烏青,呼吸微弱,才慌張的把人送去了醫院。
6月19日,昏迷了兩天一夜的少年最終還是變成了死亡鑒定書里冰冷的一行文字——王耀棟系因急性酒精中毒而死亡。
已經沒有人知道他究竟為什么會折回去喝下這最后一杯致命的雞尾酒了。
也許是為了得到那500塊的優惠
也許是自尊心作祟不愿承認失敗
也許是因為在場觀眾的期待和鼓勵激發了內心的勇者因子
又也許
是根本沒有想到這一杯酒會要了他的命
2
事情發生后,很多人都在分析,這一悲劇的發生究竟是誰的原因:
有人責怪同行朋友和圍觀群眾的慫恿的煽風點火讓王耀棟盲目的自信
有人指責該同學過于逞強,成年人有義務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怨不得別人
有人覺得酒吧老板不應該舉辦這個活動,認為調酒師蓄意隱瞞酒精度數沒有進行合理的勸告
有人說是學校監管不力,不應該讓學生有半夜離開學校去酒吧折騰的機會
更有人上升到了對畸形酒桌文化的批判和教育上提倡“我能行”的弊端
如此種種,到底是誰的過錯?
如果現場無人鼓舞
如果沒有這場活動
如果他們沒有去酒吧
如果王耀棟沒有喝完這六杯酒
……
其實但凡缺少中間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會有這一致命后果的發生。
可問題就在于,這世上從來就沒有如果。
3
中國有句俗語叫“看熱鬧不嫌事大”,不是真的因為“事”不大,只是因為這件事情與“我”沒有本質上的瓜葛罷了。
《夜譚隨錄》里寫到:“適過菜市口,值秋決,刑人于市,阻不得進。”
意思是說,我剛剛經過菜市口(清代殺人的法場),正好是執行死刑的時候,將對犯人執行死刑的鬧市,被圍觀人群阻擋的水泄不通。
想象一下,當時京城的百姓們知道到菜市口要殺頭,紛紛提前放下手中的活,三五成群的涌向行刑地點,提前站好位置,等待著午時三刻的到來,討論著刑場上將死之人的八卦,然后共同期待著人頭落地的一幕。
如果被殺者不是十惡不赦之人,想想這個畫面也是有點詭異。若非與被殺者毫無聯系,又怎會如此從容呢。雖然如今已不會再出現這樣的場景了,但道理卻是一樣的。
前幾年,四川瀘州有個男生在微博上直播自殺,得到了數萬條評論和兩千余贊。自殺期間,他曾想過放棄,在發了條微博說“老子不死了行不行”。
但40分鐘內,數百條留言涌進了這條微博下方的評論,有人說“不行”,有人說“你賠我流量”,也有人說,“到底死了沒有”、“趕緊死”,也有人勸他想開點,但這些聲音總會被其它更高的呼聲瞬間淹沒。
男孩的朋友在微博上看到這條直播后報了警,警察聯系到了他的家人并在最短時間內趕到了案發現場,但卻為時已晚。
這個男孩死了,而那些在微博下圍觀的群眾,到最后也不知道是自己將其助推走上絕路。他們只是不相信他真的會自殺;他們以為他是在作秀吸粉奪眼球……
也許他并沒有那么想死,但是面對那些惡意的揣測和玩味的嘲諷,讓他覺得,此刻選擇活著似乎是錯了。
你一個男子漢,關鍵時刻怎么能認慫呢?
4
往往人們愛看愛湊的都是熱鬧本身,熱鬧越大越有看頭。當不能制止和干涉這種心態的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讓自己成為熱鬧。
要想不被人當玩笑,首先自己不能把自己當兒戲。
要知道,這世上從來沒有感同身受這一說,你再怎么恰如其分的描述別人也無法理解。哪怕在同樣的事情上,源于性格的迥異,境遇的不同,人生經歷的差別,也一定會產生不一樣的感受。
傷口有多深,糜爛程度有多嚴重別人尚能看出來,可到底有多痛,便只有自己說了算。
雖然孔子曾經說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這世界上哪來那么多設身處地一門心思為別人著想圣人。
親朋好友尚難做到如此,更不消那些素未蒙面毫無瓜葛的陌生人了。既然如此,又何必在意他們的目光呢?
所以啊,關鍵時刻放下面子認個慫怎么了?
我就是不行,怎么了?
我就是怕死,怎么了?
我就是喝不了了,不行嗎?
美國電視劇《豪斯醫生》里有句話說:“從來不存在什么有尊嚴的死這回事,只存在有尊嚴的活著。”
這種認識,會讓你更加從容地面對這個世界,而不是固執的拿生命去拼一份堅持。
你自己都不惜命,誰來替你惜啊。
5
古語有云:“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們一直被教導要勇往直前,敢于拼搏,全力以赴。
但凡事都講究一個適度,人生并不是所有的前進一條路走到頭就一定是對的,也許等到真的撞了南墻便再沒有回頭的機會了。
拼盡全力并不代表我們要成為那個“一去兮不復返”的荊軻,也不一定非要做那個“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譚嗣同。
畢竟人家舍生取義是為了信仰為了家國大業,死得其所名垂青史。而我等凡人,最多成為他人的飯后談資罷了,何苦白白去送個人頭。
況且,后面還有一句“勇者相逢智者勝”,足以說明空有勇猛也不見就得能成功。學會正視分析和對待自己的能力,學會放棄,開口喊停真的一點也不丟人,證明自己有的是機會,又何必糾結于一時。
所以,在不可控的外力面前,希望我們都能保持一份冷靜的判斷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秉持本心
別輕易被他人的聲音所左右
謹言慎行
別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量力而為
別為逞一時之快讓自己陷入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