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從基因的角度出發,得出我們為什么會信息焦慮是由“我們的基因還沒適應時代的變化”造成的。
那么今天我們要怎么解決“碎片化閱讀”這個問題:
我們在煩惱什么?
首先,我們談談我們到底為什么產生這個焦慮?
我們到底想要在“碎片化”得到什么?
我們又害怕在這個過程中失去什么?
我個人的看法是,我們面對著碎片化的時間,我們即需要能夠保持連續和整體化的思考,同時又不喪失對時代的快速反應能力。
我們需要在二者中求得平衡。
兩種模式
為了這兩者的平衡,我個人把對每日對碎片化信息的處理時間分為兩種模式:
A模式:目的導向式
目的導向模式的目的是讓我們能夠保持連續和整體化的思考。
怎么做呢?
便是我們需要帶著目的去尋找我們所需要的知識。拒絕下列行為:
- 拒絕我們打開APP后任何“時間線”上的信息
- 拒絕任何系統推送的信息
舉個例子,比如我最近需要研究“競品分析”的相關內容。我便會一開始就帶著目的,直接在知乎“產品經理”主題下尋找相關知識,或者利用搜狗微信搜索尋找優質的相關內容,在這個過程中,絕不去看其他任何與“競品分析”無關的信息。
B模式:收集導向式
收集導向模式的目的是讓我們不喪失對時代的快速反應能力。
怎么做呢?
便是我們日常大部分人的碎片化處理方法。我們會一有空就打開微信公眾號的文章,刷刷知乎,看到“干貨”就收集下來。
但對于我個人來說,我的收集導向模式是這樣的:發現有價值的信息后,我會先全文大概瀏覽一下,覺得有用才進行保存,等收集到一定程度后,再統一找時間吸收。
那在知道這兩種模式后,我們該怎么處理“碎片化知識”呢?
請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