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看《傅雷家書》,每一封信間隔不一,短則數日,長則一月、兩月,由于不是即時通訊,前后家書之間的問答、情緒等還需要回放對應,由此就產生了一個時差,這是傅雷和兒子之間的時差,我們2017年來讀《傅雷家書》,又是相隔六十多年的歲月,這是我們和傅雷父子之間的時差,在打卡群里,雖然大家每天共讀一封信,但每一個人讀的時間不同,這是我們打卡者之間的時差,除了時間差,還有空間差,所以我說我們這次的群讀《傅雷家書》行動是跨越時空的對話,他需要我們有穿越的本領,需要我們有移情的本領,雖然是隔空對話,但我們時常感受到的是彼此心靈的對話,甚至是直面我們自己內心的對話,不由想起兒子五年級去英國時,我曾寫過一篇《倒好愛的時差》和其他家長分享,文中寫道:“兒子去英國五天了,歡送會上的情景還歷歷在目,《謝謝您》的手語舞蹈的虔誠和詩朗誦《我喜歡出發》的豪邁,開啟香檳的期待和喜悅,掛平安符的祝福,到出發當天的緊張,揮手告別的微笑,一幕幕仿佛都還在眼前,一轉眼就切換成到達英國的求學場景了,我們也暫時成為了留守家長,每天下午開始就收到老師們的早晨簡訊(對我們來說是下午茶),零零星星的微信聊天慢慢給家長們熱身,晚上下班回家吃晚飯時微信群里叮叮咚咚的音樂敲打著我們的心,終于迎來晚飯后的交流高峰時間(現場直播跨國熱線),孩子們午餐后的電話或視頻,就成了我們晚飯后的“甜點”,可想而知老師們的忙碌狀態,一會兒發微信,一會兒電話連線,一會兒QQ視頻,可能喘口氣的功夫都顧不上,等到高潮過后,老師們還在查漏補缺,向我們報告孩子的其他情況,生怕遺漏任何有關信息,帶著滿足和感恩,我們進入了夢鄉,期待新的一天。而這樣的情景我想就像我們出國倒時差一樣,肯定會有一個階段,也肯定不會長期這樣,無論如何,經歷和感受是不能設計的,唯有珍惜,感恩,記住這美好的一切,適應這一切才是最好的選擇。我們常說有一種愛叫做放手,現在我們又體驗到有時差的愛,這種時差不僅是時間上距離上的,也是文化上心態上的,倒好這種時差,盡快適應愛的新節奏,我們就會漸入佳境,越來越好。感恩老師們的辛勤付出和所有孩子的同伴成長,讓我們一起度過這段難忘的生命之旅。”
? ? ? ? 是啊,如果有四維空間,五維空間什么的,也許我們真可以穿越回去看看,如果沒有,我們也好好珍惜現在,也許,現在的我們也是在和未來隔空對話。
?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