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的定義正在改變:創新應該專注“新效率”

你或許會注意到,過去一直被視為“不經濟”的事情,正在通過互聯網變得經濟起來。

這是因為,移動互聯網解決了過去很多無法度量的變量,并且通過大數據重新整合起來。我們會發現,依賴移動互聯網整合和處理的各種大數據,驅動了全新模式的產生。再換一個角度,我們可以把移動互聯網產生的“大數據”稱之為信息產業革命的“電”!

這一變化是革命性的。過去,拼車有風險,找酒店以外的房子,不僅對入住者有風險,對于房東也同樣是風險。不僅如此,過去的處理方式,使得拼車或者自家房屋出租都具有更高昂的成本,也就是效率太低。

過去,我們一直都認為,規模經濟才是工業發展的基礎。你出租半間房,加上風險溢價以及找客戶、宣傳等成本,最終是得不償失;對用戶而言亦然。

也正是因為對于過去傳統看法的慣性,我們在Airbnb和Uber出現以后很長時間,都對此將信將疑。看不懂這個模式成功的邏輯。

就在美劇的罪案劇中,類似的網絡應用也成為罪案發生的樣本。

但是,我想說,是時候拋掉過去各種理論了。至少,我們要對過去的理論進行修正。

有了移動互聯網,你可以清晰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身邊用戶的位置,通過Airbnb或者Uber這樣的中間層,我們能夠更好的與其他人交互。這時,剔除了所有的中間環節,用戶的成本大為下降而效率大為提高,用戶體驗不僅沒有因此下降,反而因為個性化的服務和新奇的體驗而大大提升。

因此,我們對效率的定義應該重新修訂:以前大規模生產是效率。未來個性化生產才是效率。或者,我們可以反過來說:以前,效率就意味著“批處理”,大規模集約生產,現在,個性化才是效率。

大規模集中生產,意味著大家統一模板,這樣成本確實會下降,但損害的是每個人的體驗和每個人的個性。但是在舊時,這樣做有它存在的理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用得上、用得起各種服務。

如果沒有福特創造的工業流水線,我們現在的一切,要么不存在,要么比現在昂貴100倍。只有早期的規模生產,才奠定了我們今天移動互聯網的基礎。

但是,時代在變。

今天的我們,已經有機會面對一個全新的變革。一個全新的時代,一個個性化才更有價值的時代,一個數據是信息工業革命動力的時代。我們必須要做出改變。無論是否做平臺,都要解決“個性化”的問題,只有個性化,才是新時代的效率機器。

移動互聯網,以及互聯網+的任何創新,只有滿足了普遍的“個性化”需求,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這一點,無論是“今日頭條”還是正在孕育中的“指尖兒”都在創造歷史。

未來,你會和我一樣,逐漸發現并驗證這一點。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趙博思,版權歸指尖兒(zhijianer.me)所有,轉載請注明作者、來源及原文鏈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